石上花开
发布时间:2025-10-15 10:40
作者:陈艳芳
来源: 襄阳市襄城区玉皇小学

清明一过,河水就瘦了一圈。我领着孩子们去河滩野炊,任务只有一个:捡一块“顺眼”的石头回来。小苔眼疾手快,把一张青石板抱在怀里,像捧到宝贝:“老师,它脸上有雀斑!”我一看,石面布满豆状小坑,像谁洒了一把褐色星星。

石头太重,我本想劝她换块小的,小苔却把下巴搁在石板顶上:“不换,我要让它开花。”一句话,把我这个科学老师噎成了文艺青年。于是,河滩回校的路上,三十七个孩子,三十七块石头,压得旧推车吱呀作响。

第二天,我们给石头“安家”。小花端来一次性饭盒,小坡拎回一袋河沙,再把石头半埋半露,像给它们盖被子一样。我交代:每天喷雾两次,记录颜色、湿度、有无“绿芽”。孩子们把表格命名为“石头开花进度表”,贴在走廊,谁路过都能添一笔。

第一周,石头们老老实实,除了颜色由灰转乌外,毫无动静。小苔却不急,她把喷雾瓶当吉他,一边喷水一边哼:“石头石头,你快发芽。”第三周,小花的石板边缘率先冒出一点绿,像谁在黑夜擦亮火柴。孩子们围着显微镜看,原来是一丛苔藓孢子,比芝麻还细小,却绿得人心发软。

“开花啦!”喊声在走廊炸开。我顺势科普:苔藓没有真正的根,靠假根固定,吸水全靠叶面,所以喜欢潮湿阴凉的地方。孩子们把知识画成漫画,贴在进度表旁边,标题嚣张——《石头开花说明书》。

进入五月,气温飙升。我们把石头搬家,移到香樟树下。谁料一场太阳雨,把“花”催得更猛:石面绿毯加厚,中间居然还钻出一株野蕨,像突然举起的胜利旗帜。小坡激动地直转圈:“老师,这是‘花中花’!”我让他测高度,野蕨一天蹿两毫米,把坐标纸画成了绿色心电图。

六月,野蕨展开羽状叶,孩子们把相机贴在石面,拍叶背孢子囊,像给石头做“B超”。期末美术课,他们把石头搬到校门口,办“会开花的石头”展。展签只有一句:请看,但别摘。村民蹲着看,忍不住伸手,指尖传来潮湿凉意,像摸到一条静静流淌的河。

最后一天,小苔把那块“雀斑”青石抱回我身边,石面绿绒丰盈,像谁给它披了件毛衣。她轻声说:“原来时间也有颜色。”我摸摸她的头,心里被这句话撞出回声。

教育是什么?有时候,就是一块石头、一把喷壶、一页坐标纸,让孩子发现:知识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能让石头开出花的魔法。石头不会说话,青苔替它开花;孩子不用喧哗,时间自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