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说,教室比家里还凉快!”荆州市沙市区的家长李女士在朋友圈晒出照片,引来数十个点赞。7月,该区23所中小学实现教室空调全覆盖,5万余名学生告别“电扇时代”。
“以前办这类工程需要12个审批环节,现在流程压缩至5个,仅设备采购就节约了45天。”沙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介绍。
该区把“减流程、提效率”作为突破口,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优化、压缩审批流程,区纪委监委全程监督空调资金使用,每一笔拨款、捐款都在学校门口进行公示。
“给教室装空调,不是买几台电器那么简单,难在‘牵一发动全身’。”沙市区教育局基建科负责人翻出改造前的照片:观音垱镇一所小学的教学楼线路像蜘蛛网,2005年建成时的线路负荷仅够照明,“装空调?一通电就可能跳闸。”全区23所学校中,16所老旧校舍都面临类似问题,仅高压配电改造就需数千万元。
面对资金和技术“两座大山”,沙市区蹚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路子。区城投公司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带头盯工地,白天测负荷,晚上画图纸,45天跑完16所学校的配电改造,为老旧线路“舒筋活血”;区教育局联合工商联发起“清凉校园”募捐,某建筑企业捐出50台空调,乡贤们匿名汇款支持家乡学校。
为尽早完工,工人们顶着40℃高温架线,党员干部则每天蹲点协调。原本6个月的工期被压缩到3个月,“现在每间教室都有智能温控系统,用电安全系数提升3倍。”项目现场负责人指着改造前后的线路对比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