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里的枪声,教育中的回响
发布时间:2025-11-03 10:27
作者:熊巍
来源: 十堰市郧阳思源实验学校

细读教育部出台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脑海中浮现出童年时满头汗水的快乐“枪战”场景。童年时村子前那片松涛阵阵的林子,那几支刷着黑油漆的自制木枪,还有尘土飞扬中此起彼伏的“砰砰”声,构成了我们最鲜活的成长底色。那段藏在松树林里的“枪战”时光,不仅盛满了纯粹的快乐,更在美好的回忆中,让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多么重要的。

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精致的玩具,却从不缺创造快乐的智慧。生产队民兵训练用的木材长枪,是我们眼中最“威风”的宝贝,木匠师傅用粗糙的木料打磨成型,再刷上一层乌黑的油漆,远远望去,枪身锃亮,竟与真枪有几分神似。同村十几个小伙伴早就对这“武器”垂涎三尺,一番合计后,趁着民兵训练结束的空隙,悄悄“偷”出几支藏在村前的松树林深处,用干枯的松针盖好,像守护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每天下午放晚学后,夕阳还没沉下西山,我们就揣着提前用纸包好的尘土(那是我们的“子弹”),欢呼雀跃地奔向松树林。不用过多言语,自发分成“敌我”两组,各自找好掩体,有的躲在粗壮的松树后,有的趴在铺满松针的土坡上,有的则借着灌木丛掩护。“战斗”一打响,整个松林瞬间沸腾起来:“砰砰砰!我击中你了!”“快卧倒,他们从左边包抄过来了!”“守住这片坡,别让他们冲过来!”

我们攥着沉甸甸的木枪,屏住呼吸瞄准“敌人”将纸包中的尘土用力掷出,白色的尘土散开,就像真枪射击后的烟雾。被尘土砸中的小伙伴,会夸张地捂住“伤口”,大喊一声“我牺牲了”,然后乐呵呵地退出战斗,坐在一旁为队友加油。为了赢得胜利,我们学着军人的模样商量战术:“你带两个人从右边绕过去埋伏,我们正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注意节省‘子弹’,等他们靠近了再动手”。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小伙伴负责埋伏,趴在松针堆里一动不动,任凭蚊虫叮咬,只为等“敌人”进入包围圈。那一刻,心里没有丝毫抱怨,只有为团队胜利而坚持的执着。

往往玩到天色擦黑,林间飘起炊烟的味道,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收起木枪,拍掉身上的尘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刚才的“战况”:“今天你埋伏得真隐蔽,我都没发现你”“要不是小军提醒我躲起来,我早就被击中了”“下次我们换个战术,肯定能赢。”回家的路上,脚步轻快,连汗水浸湿的衣衫都透着畅快,那份全身心投入的快乐,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

那时的我们,不懂什么是“素质教育”,却在这场“枪战”中悄然成长。奔跑躲闪间,我们的体质在山野清风中愈发强健;为了团队胜利咬牙坚持埋伏,是意志的磨炼;商量战术、灵活应变,是智慧的启蒙;而当队友被“围困”时主动吸引“敌人”注意力,当有人摔倒时伸手搀扶,当输了比赛不抱怨而是一起总结经验,这份无需言说的团结,早已悄悄扎根在心底。

如今想来,那些刷着黑油漆的木枪,扔出去的不过是包着尘土的纸团,但我们收获的,却是一生受用的快乐和历练。那段松树林里的“枪战”时光,没有昂贵的装备,没有复杂的规则,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让我们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合作的价值,学会了在集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挑战中磨砺心性。

岁月流转,松树林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木枪也早已不知所终,但那段时光沉淀下的勇气、智慧与协作,却像一颗种子,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生根发芽。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快乐里;而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让孩子在自然中释放天性,在合作中学会担当,在探索中收获成长。那片松树林里的“枪战”,终究成了我们这代人最珍贵的成长记忆,滋养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岁岁年年。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生产千篇一律的“优质产品”,而是培育一个个独一无二、内心丰盈的鲜活生命。教育部旗帜鲜明提出的新十条,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将滋润着万千生命如花朵般,以其各自的姿态,从容、自信而又灿烂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