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时的一节历史课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同学们正凝神专注地听我讲述古代四大发明对我国乃至欧洲等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室里只回荡着我清晰的讲解声,每个人都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听完后自拟题目写下一篇历史小论文。
就在这时,一只小黄蜂毫无征兆地 “嗡嗡”着飞进了教室,打破了这份宁静。最早发现它的那名学生,眼睛瞪得溜圆,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黄蜂,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完全沉浸其中,突然忘我地大声喊道:“看呀,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小黄蜂。”
话音刚落,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手指的方向。紧接着,更热闹的一幕出现了,这名同学竟拿起书本,在教室里追打着小黄蜂,那笨拙又认真的样子,引得教室里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有的同学急忙大声提醒:“小心啊,别惹怒了它,会蜇人的!”还有的同学则带着欣赏的语气说:“这只小黄蜂多可爱,晶莹透亮的翅膀,黄黑相间的身子,像一架战斗机。”
看着同学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与好奇,听着教室里此起彼伏的话语,我心中原本可能出现的一丝慌乱悄然褪去,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何不让这意外的小插曲变成一次特别的教学机会呢?
我转念一想,这节课不如就以 “教室里飞来一只小黄蜂”为题,让同学们写一篇小文章。这样一来,既能让他们把看到的小黄蜂在教室里飞来飞去的情形细致地描绘出来,又能让他们把自己了解的关于小黄蜂的知识融入其中,之后再进行分享交流。这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界小动物的了解程度,还能巧妙地将历史课与语文课融合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当我宣布这个决定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声。同学们立刻拿出纸笔,眼神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开始认真地观察起小黄蜂来。刚才还在追逐打闹的同学,此刻也安静地坐回座位,眼神紧紧跟着小黄蜂的飞行轨迹;那些刚才议论纷纷的同学,也开始一边观察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分享交流环节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同学细致地描述了小黄蜂在教室里 “盘旋、俯冲、停歇”的各种姿态,把那灵动的样子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同学则分享了小黄蜂的生活习性、身体构造等知识,让大家对这个小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着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样子,我由衷地庆幸自己抓住了这个意外的教学契机。
这节被小黄蜂 “闯入”的课堂,没有按照预设的历史课流程进行,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让我明白,教育并非只有固定的模式和预设的轨道,课堂上的意外与惊喜,往往能成为最生动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瞬间,用灵活的思维和教育的智慧,将意外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让学生在真实、鲜活的体验中学习与成长,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