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大柳乡,暑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在天地间肆意蔓延。摩托车的车轮碾过滚烫的土路,发出细微的“滋滋”声,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炽热。道路两侧,玉米苗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向上生长,它们挺直的脊梁,像是在与骄阳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当我推开一户户院门,防溺水通知单上醒目的“六不准”“四知道”,与家长额头晶莹的汗珠、孩子略带躲闪的眼神相遇,一场关于暑期安全的教育课,便在这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中悄然开启。
家访归来,诸多思绪如田埂上轻柔的风,在心头拂过,激起层层涟漪,引发我对乡村教育中安全与心理关怀的深度思考。
刚性堤坝与柔性守望:安全规则的现实困境
在大柳乡,水域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了许多人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鑫奶奶指着屋后那片泛着粼粼波光的无名水塘,回忆道:“娃他爹小时候就在那凫水。”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乡野水域承载着代代相传的生活印记,是自然馈赠给乡村孩童的天然乐园。然而,这份美好背后却潜藏着安全隐患,防溺水的“六不准”便如同一座刚性的堤坝,以明确的规则守护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但“四知道”所代表的守望,在现实面前却面临重重挑战。七月,正值农忙时节,花生追肥、玉米除草等农事活动占据了家长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祖辈监护人无奈地坦言:“哪能时刻盯住野马似的孩子。”这暴露出安全规章的“知”与农忙现实的“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之间矛盾的体现。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家长难以时刻履行监护职责,而安全规则又必须得到落实。此时,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探索更加务实的解决办法。例如,发动村组老人组建“塘边瞭望哨”,充分利用村庄的人力资源;利用乡村大喇叭进行分时段“危险水域语音巡逻”,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让安全提醒时刻萦绕在乡村上空。
情绪暗流:被忽视的心理危机
在留守儿童占比高达七成的大柳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如同平静水面下的暗流,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11岁的小刚,始终低着头,紧张地摆弄着衣角,面对询问总是沉默不语。奶奶只是简单地抱怨他“整天不吭声”,却没有察觉到,父母三年未归的思念,早已在孩子心中淤积成深潭。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求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处于缺失状态,这种心理上的“溺水”,比现实中的溺水更加危险,也更难以被察觉。
当我提及他画的那艘大船时,孩子眼中瞬间闪过的光芒,让我内心受到极大触动。这光芒如同黑暗中的星火,照亮了他渴望被关注、被理解的心灵世界。乡村心理教育必须及时介入,化身“情绪救生圈”,为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设置心语箱,让孩子们可以将无人倾听的烦恼倾诉其中;鼓励包保老师们充当“心灵驿站”,给予孩子们一对一的关怀与疏导;引导孩子们用田埂上的野花野草创作“心情标本”,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释放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驱散心理阴霾。
安全背后的深情:爱的另类表达
在家访过程中,王叔的举动让我深受感动。这位只读过两年书的父亲,用皲裂的手指指着家访单,努力地将安全教育要点用笔画成一行行歪歪扭扭的线条。这看似笨拙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最深沉的父爱。从教育本质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安全条例,其核心都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与牵挂。当我们在班会上严肃地强调“严禁私自游泳”时,不仅要让孩子们记住规则,更要让他们明白,这严厉的背后,是父母害怕失去他们的惊惶与担忧。安全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规则的灌输上,更应成为传递爱的桥梁,让孩子们在理解规则的同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平衡之道:暑期生活的智慧引导
中考结束的小燕兴奋地展示着新手机,满心欢喜地说:“终于能天天刷视频了!”父亲在一旁憨笑着,秉持着“考完了随她高兴”的补偿心理。这种现象在假期中并不少见,然而,这种过度放松的心态恰恰是暑期失控的前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真正的休息并非放纵,而是让生命在不同的体验中得到滋养和成长。
我与父女俩在院中的大柳树下,共同算了一笔时间账。通过合理规划,每天划出一小时用于网络娱乐,其余时间用来学习种菜、辅导弟弟妹妹学业。这样一来,假期结束时,小燕不仅收获了放松的快乐,还能攒下一本“技能存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假期观念,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与休息、娱乐与成长之间的平衡,让假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宝贵时光。
归途中,夕照如熔金般洒在大地上,水库边的警示牌在暮色中静静伫立。此次家访,让我领悟到其肩负的双重使命:一方面,要筑牢防溺水的物理堤坝,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更要打造摆渡心灵的舟楫,给予孩子们情感上的关怀与支持。那些沉默的留守孩童,那些被农活压弯脊背的祖辈,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不准下水”的告诫,更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情。
当安全教育与心理关怀在乡土大地上携手同行,那些印着“六不准”的纸张,才能真正化为守护生命的坚韧苇草。在每一个溽暑的七月,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托起孩子们童年的翅膀,让他们在安全与关爱的环境中,自由翱翔,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