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桂琴在备课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好的老师,要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并留下温度。武汉市英格中学英语教师朱桂琴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写。她设计了一本与学生和家长沟通的“宝典”,从教25年来,一笔一划已写下超过一千万字,成为历届毕业生珍藏的宝贵记忆。
这本宝典叫《爱心脚印》,由朱桂琴精心制作。开篇有学生寄语、家长告白、班本课程、班级愿景、班训班规、班名班徽等,内页有作业记载、学生心语、家长之声、班主任点评、拓展平台等栏目。每次接手新班级,朱桂琴都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将《爱心脚印》作为见面礼送给学生,人手一本。
曾经有名学生叫小翔(化名),母亲病故父亲再婚,让他内心压抑,进入青春期后更是情绪异常暴躁,经常无端咆哮。连他的父亲都已是基本放弃的心态。朱桂琴却从未想过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她坚持天天在《爱心脚印》中与小翔对话,肯定他进步的点滴,鼓励他向上进取,告诉他怎样面对困惑和不安。一个学期下来,朱桂琴先后写给小翔留言近5万字。小翔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逐渐找回正常心态,后来还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以至于初中毕业多年的学生们返校看望恩师时,几乎人人喜谈《爱心脚印》。
脚印串串,爱心闪闪。25年来,朱桂琴写下了多少字的评语和寄语,已经无从统计。“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特别敏感,白纸黑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至少要花90分钟批阅《爱心脚印》,每学期大概写下近25万字,如此算来,总字数肯定超过一千万字。
除了手写《爱心脚印》,47岁的朱桂琴也会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班级QQ群。她的群,可不像很多班一样,只是发布作业和通知的工具,更被经营成一个家校沟通的温馨空间。除了不分节假日地往群里发学习资料,她还鼓励家长积极反馈信息,真诚表达观点。在群里,有暖心的关怀,有善意的提醒,有欢乐的调侃,甚至也允许适当的吐槽。“家校合力打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让学生事半功倍。”朱桂琴说。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通讯员董缀文实习生胡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