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润校园
发布时间:2019-09-02 14:27
作者:汪正玺
来源:鹤峰县教育局

9月2日,晨曦微露,鹤峰县实验小学校门口,一位挂着胸牌、面带微笑的男士早已等候,迎接进校的学生。

“早上好”“易校长好”,日常问候简单,彼此早已熟悉,但微笑始终挂在脸上。早上在校门口用温暖的笑容迎接每一名学生,这个习惯,易爱民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作为校长,只有用心、用情、用智做教育,才能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学校。”易爱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真谛。

为学校立魂

“我是名副其实的实小人,对学校有着深厚感情,也结下不解情缘。”易爱民说,28年的教坛岁月,25年在实小,只有3年在乡镇锻炼。

鹤峰县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魂,就如一个人没有气息不能自由呼吸。”挖掘提炼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为学校树魂成为易爱民的追求。

组建专业团队,研究本土文化,挖掘整理学校历史,历经多年艰辛,九易其稿。最终,“百年实小,伴你高飞”被大家认同,成为共识。

易爱民介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彰显学校文化特质,是学校前进方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是学校发展力量的源泉。

为学校换装

学校很老,老出来名气,走出来希望,却失去了“容颜”。

“教学设施严重老化,教学楼墙体剥落,操场风化严重,地面凹凸不平。”易爱民回忆,学校一度满目疮痍,已然进入耄耋之年。

“我非常震惊于老师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可是一群高贵的灵魂却披着一件破棉袄。”湖北省一位名师来校送教,发出的感叹让易爱民记忆犹新。

“粉墙壁,修厕所,整操场,换掉破棉袄。”易爱民在教师大会上承诺,想法很朴素,没有别人想象的高大上。

利用上城区的援助,投入一百多万元进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升级改造;争取项目资金五十万元整体维修教学楼;厕所改造、塑胶跑道等工程加快推进。

“为确保工期和质量安全,暑假期间,我和学校负责项目的一班人没有修过一天假。”易爱民说,一步一个脚印,哪怕一年只做一件事,必须坚持,能打造成一个有特色内涵、群众满意的精品学校,再多付出也无悔。

为学校着色

清晨,校园书声琅琅;课堂上,趣味横生,笑语盈盈;大课间,操场上的孩子们玩转篮球、乒乓球,少年宫的孩子们唱戏曲、舞蹈、写书法,各尽其能,孩子们的天性得到自由释放,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新课改,新德育,新课程,‘三新’举措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成就‘一校一品’特色,激活了校园‘文化磁场’,学校生命力活力无限。”易爱民说。

课堂是主阵地,任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在课堂上。怎么改课?

学校先后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培训学习,研究探讨洋思、杜郎口等全国各地课改模式,借鉴外地经验,实践应用,反馈打磨,示范展示,探索出“三主两重”的课堂理念。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注重学生活动,注重课堂有效。构建“精彩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梳理小结—课堂检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幸福旅程。

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学校构建了“晨夕伴读”阅读课程、“成长相伴”德育课程、“艺术伴飞”素养提升课程、“健康伴随”体健课程等四大课程体系。

从教学生穿衣、就餐、行路、扫地等小事做起;因地制宜、因人而宜组建兴趣班,开展经典诵读、书画、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评选“读书小明星”“星级学生”等。丰富的特色教育活动培育一代代新人。

铸魂、塑形、凝心、聚力,易爱民引领着团队一步一艰辛,一步一留痕,书写出教育精彩无限。学校成为莘莘学子们竞相就读的优质学校。

“易校长不仅是理念上的引领者,还是行动上的示范者。”这是学校老师们的共同感受,他每天第一个到校,放假也在学校;探索课改,研究课题;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关心教师,关爱学生。

一片丹心为教育。易爱民改变了一所学校,引领了一方教育发展,更成就了卓越自己。

10余个教学成果获省州奖,先后获得州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忠孝雅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七次年度校长考核荣获优秀。今年8月,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恩施州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