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老师“自找麻烦”编了7年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9-08-28 09:19
作者:
来源:楚天都市报

张杰在讲解导学案

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通讯员董缀文陈鸣

高一还没开学,有的老师却已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暑期多数时间用于新高考培训,这几天得抓紧修订导学案。”洪山高中40岁的化学教师张杰昨日说,他已经把自己编的导学案更新了数十页,准备迎接高一新生。

记者看到,这些导学案印在试卷大小的纸张上,全是填空题。但它并不是试卷,也不像一般教辅资料。张杰介绍,它是结合自己讲课的思路设计的题目,重在引导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次讲新内容前,我都会给每名学生发一份,学生边上课边填写,最后再根据我的讲解订正。”张杰说。

从2013年开始,张杰便将原创导学案引入到教学中,课堂上还经常让学生以此为参考,充当“小老师”。不少学生毕业时,将搜集的导学案装订成册,留作纪念,“它既是我们的课堂笔记,也是复习大纲,更是老师对我们付出的一份见证。”

这7年,张杰已编写了高中化学全套原创导学案,共计139课时,400多页,大的修订就超过300次。“每届学生的学情不同,每届的教学进度和安排会有变化,必须及时更新。不仅寒暑假要做,每节课前我都会再检查、修订一遍。”张杰说。

同事们都说,张杰对编写、修订导学案似乎有一种执念,牺牲了很多课外时间,每次修订一版还一定用手写填上答案。张杰告诉大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可以成为行家;普通的事情认真做能成为专家;常规的事情做极致才有机会成为赢家,“我想给学生做个表率。”

这么传统的张杰,也有着很“潮”的一面。当VR技术兴起时,张杰想到了将它应用到信息化教学上。去年11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广西柳州举办了“互联网+课堂”系列研讨活动。张杰提交的课例“《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基于VR技术的实验课程设计”被评为我省唯一的一等奖作品。

课堂上,他指导学生戴上VR眼镜,拿着操纵杆完成了“铝热反应”的实验。“原来这项实验需要用到明火,而且产生的化学反应非常剧烈,需要远离8-10米观察,如今在高科技帮助下,学生可以从观察老师演示变为亲身体验。”张杰说,VR教学尚处探索阶段,今后他将做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