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作文
发布时间:2021-01-21 10:08
作者:
来源: 长江日报

最燃青年教师刘燕。

刘燕,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洪山区“教学能手”,武汉市第三届“最燃青年教师”。

习作教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文章写作难,难就难在小学生人生阅历有限,知识储备较少,面对作文题目缺乏真实体验和情感共鸣,自然就会感觉无物可写、无处下手,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畏惧,越来越抗拒。作文教学难,为此,我们要通过日常生活体验、海量信息涉猎、大量阅读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爱作文、能作文。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能带给学生生活体验,春风、夏雨、秋韵、冬雪让学生感受到万物之美。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走进社会、亲进自然,通过观察、感受、思考生活,扩大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

比如,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我们组织开展“向抗疫英雄致敬”征文活动。刘睿菡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先后在中南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工作,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和我见面了。医院内,每个医生要照顾很多病人,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至少8个小时不吃不喝。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有时要到凌晨才能下班……”文章结尾她动情地写道:“我很想念妈妈,我担心她被传染,我心疼她的辛劳,我害怕她会累倒,但我最想说的还是:妈妈,照顾好你自己!您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此次实践,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疫情期间的所看所思所想,写出了真情实感,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只有多看多读多写,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每天推出海量信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化知识和写作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设备,从中摄取有益养分,开拓视野,增广识闻。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智能设备的过度使用也很容易使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教师应配合家长,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适度正确使用网络,有选择地获取知识,通过大量阅读、勤奋思考、融会贯通,把优秀的成果拿来为我所用,提高学习效率。

以经典阅读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涉世未深、少不更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生活感受没有全部体验。通过阅读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体验式作文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同主题的名家名篇,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再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了写作方法。

要适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好书,定期组织好书阅读分享和读书笔记(摘抄)展览活动,利用晨读时间给学生朗读并背诵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经典书目,感受文字之美,提高写作能力。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