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郧阳区茶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张小莉老师用她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诠释着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她2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她用爱做教育,用心教学,4出头的她,却冠着许多荣誉的花环:10余次获得镇级“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2016年被评为十堰市师德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郧阳区教育教学优秀个人……学生尊敬她,同事佩服她,领导信任她!
她的秘密就是教育让爱成长。
“我的字典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鲜活的生命。”
2017年,学校有个班:学困生、捣蛋孩子较多。当时,没有人去接。刚调入茶店中心小学的张小莉在班主任竞聘会上铿锵有力对说:“这个没人接的班,我来!”
接过班后,她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们身上。然而孩子们却不买账,课堂中趁她转身,把墨水撒到他衣服上,装着无所事事的样子;在数学作业本上画出老师上课的“怪”样,配上打油诗在课间当众念道。更让她操心的是还有几个学生上五年级了竟然连最简单的字和拼音都不认识。不到一个星期,她打起了退堂鼓,跑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诉苦。校长鼓励她道:“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发自肺腑地爱孩子。”她恍然大悟,扭头就走。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坚信。
有个小丽的单亲女孩子,四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好,因其母亲改嫁后新组成的家庭无法让她从心灵上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性格变得孤僻,精神不振。在与这个孩子谈心中,她了解到孩子的变化与家庭的变故有关。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把更多的爱倾注到小丽的身上,节假日就把这个孩子请到自己的家里,给家的温馨,母亲一般的关心和爱。这个孩子重拾自信,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还有一名小勇的男孩子,课上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爱与同学打架。这引起了她的注意。于是她对小勇进行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到小勇从小就没有妈妈,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缺少母爱,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她在心里思考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张小莉总是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向其他同学讲小勇如何聪明能干、如何懂事孝顺。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给小勇补习功课,教给他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生活上更是倾心而为,每逢家里做好吃的就让同龄的儿子请他回家一起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他的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便讲“张老师改变了我的孩子。”
就这样,大家都不愿意接手的班在她爱的魔法下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班风有了根本性改观,学生改正了自习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变得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了。
一次公开课后,校长这样评价道:“这个班在张老师的带领下,班容、班貌、班风有了翻天履地的变化,相信这个班的成绩一定会绝地反击。”经过努力,后来,她班的数学成绩在同级班中名列前茅。
“家里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
从教22年来,张小莉身患的多发性神经炎,但她从未因此影响工作。她认为自己的事再大也没有班里学生的事大。她始终以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
她班上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60%的学生住校。作为班主任,她早上叫孩子们起床,引导他们刷牙、洗脸、排队吃饭,分发营养餐,督促他们按时上课;晚上护理他们就寝,深夜查寝关爱他们的冷暖病痛。一天晚上,下着大雨,还伴有轰隆隆的雷声,镇上停电,校园一片漆黑。儿子抱着她说“妈妈,我怕!”她一边安慰着儿子,一边对儿子说“下雨了,夜凉,你怕,班上的哥哥姐姐们更害怕。你是个男子汉要勇敢一些,我得去看看他们,雷声会惊吓着他们。你在家等着,一会儿就回来了。”说完,她就拿着雨伞和手电筒,冒着大雨就去了。这一去就是一个多小时,一直等学生们都安静的睡下了才回来。回到家,看着满脸挂着泪花睡着的儿子,她心都碎了。
“她工作起来,几头牛都拉不回来。”这是张小莉老公体贴她说出的一句埋怨话。
今年二月,因工作劳累,病情加重,她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咬着牙趴在办公桌前,中午坚持辅导学生,放学仍然不愿意去医院,坚持到上完课后服务,把孩子们送出校门才打车回家。老母亲心脏病突发,需要手术,她把年迈的母亲托付给丈夫,自己继续带病坚守在讲台上。
同事怜惜地劝她休息休息,她却说:“其实我何尝不知道爱惜自己、照顾家庭。但身为老师,每天面对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看着那一张张信任的面孔,我真的不能撒手不管。”
“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
2013年张小莉支教所在的学校,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每天清晨都来学校叫“小暄”。几天过去,她就开始留意起这个孩子,特意问了这位老爷爷。从这位老爷爷那里,了解到小暄是三年级的学生,是老爷爷的孙子,常年有病,需要每天按时吃药调养。老爷爷担心孙子不按时吃药,每天早上跑十几里给他带来看着他吃。“您把一个星期的药带来放我这儿,保证每天让孩子按时服药,可以吗?”老爷爷感动的热泪盈眶。从此,她每天早上起来,先凉杯开水,然后叫小暄过来服药。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暄一天天好起来。校园少了一道“风景”,多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天中午,同事和学生在楼下大声喊“张老师,快去大门看!”“看什么?”“去了就知道了!”原来,大门口贴着一张感谢信,那是小暄的家人送来的感谢信!家长拉着她的手说:“把孩子放在您的班上我们放心,您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那年她所带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小悦,过斑马线时被一辆疾驰的货车碾压了右腿。后经医院抢救,必须右大腿截肢才能保住性命。一个8岁的孩子怎能承受得了这么大的打击呀?她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在孩子苏醒后便拉住孩子说道,“小悦同学,我的好孩子,你一定要挺住,只有生命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出院后,酷爱读书的小悦每天都打电话给她,电话接通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能来读书吗?”“怎么不能呢!课桌、书都给你留着的,我们等你回来!”这是她的亲切回答。
小悦病愈后,她抽空给小悦补习欠下的功课。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到周六我都去小悦家补课,小悦拄着拐站在路口等我,老远地喊道:‘张妈妈来了,张妈妈来了。’看到孩子一点点的进步,深深地感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每当听到一句句‘张老师真好!’‘张老师就像妈妈!’这样充满童真的话语时,我从心底感到做老师真的很幸福!”
“做教师是自己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有下辈子咱还做教师!”是她坚定的誓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学生就是她的原动力,“爱和责任”就是她愿意和能够付出的全部。心之所向,无问西东,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