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雨润心田 真情浇灌育学生
发布时间:2023-04-21 10:23
作者:张登卿 王伟
来源: 郧阳区茶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这一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手上有书本,眼中有学生,心里有未来!”郧阳区茶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周慧24年的坚守与执著,用辛勤耕耘和匠心付出,践行着她的座右铭,诠释着初心与奉献的内涵。

以德为桨,做学生成长引路人

行源于心,力生于志。1999年8月,师范毕业的周慧手握教育接力棒,顿时倍感欣慰。她立下誓言:我平凡,但我决不能平庸!她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腔执着上进之情,在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她严于律己,潜心执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心中打下烙印,成为学生的榜样。

2017年冬天的一天,大雪吞噬了美丽的校园,却阻挡不住周慧工作的脚步,怀孕六个月的她依然出现在校园里。行走在尺把深的雪地上,同事怜惜地说:“千万要小心,可别摔倒了!”她笑着说:“这是最好的胎教,让孩子从小接受历练!学生在我心里永远占第一位,我不能耽误了他们。”第二年春季,在她查出来有妊娠糖尿病和肾结石时,她仍然不耽误毕业班孩子们的一分钟、一节课,直到“五一”小长假临产时才休产假。

为了自己班上的学生,她不怕雨雪地滑,甚至把疾病抛到脑后。一旦学生有什么问题,她总是一直放心不下。

黄某霞同学基础差,读书有障碍。她利用课余时间陪他读书。不仅要求学生读书,自己也爱学习,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她总是能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读了数百种优秀教育理论读物《教师专业发展精妙小语》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每一名学生。

以爱为灯,当学生追光逐梦点灯人

“再渺小的星也能发光发热,再微弱的光能汇聚璀璨星河。”是她坚守在心里、贯彻于行动中的教育理念。她完全相信学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都有他的神圣使命。她以爱施教,努力成为学生追光逐梦的点灯人。

从教20余年,周慧一直十分关心学生,尤其特别关注班级里的问题生、后进生、贫困生等特殊学生。她总是像大姐姐或是妈妈一样亲切,关怀备至,从不爱此厌彼。对待成绩优等生,在肯定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待中等生,满怀期待,静待花开;对待学困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对待问题学生,归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堂,用沙里淘金的眼光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悉心扶植培育。2021年开学初,她所代的班级42人中有11个特殊家庭的孩子,12个留守孩子。她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找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解答家长的疑问,帮助家长有效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家校合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让学生向阳而生逐光前行。有家长欣慰地表示:“孩子交给您,我们就放心。有您这样的好老师,我对孩子充满信心!”

黄某敏同学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不太好,有辍学的念头。今春开学就不到校报名了。周慧看到教室空着的座位,心里直犯嘀咕:“我哪里伤害了孩子?”中午连忙去她家家访。敲开门后,一位头发蓬松的妇女出来,说:“她去十堰打工了,我们家实在是没办法。你看这两个小的连幼儿园都没上,我也上不了班,全家六口只靠爸爸一个人上班挣钱。”周老师一听,知道是黄某敏的母亲,就耐心地开导她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呀,喊她回来,我劝劝他!”开学第一周,她就一连跑3趟到黄某敏家劝返入学。黄某敏惊奇地问:“老师,是不是我去上学你每月的工资就多一些呀?”她笑着说:“傻孩子,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周老师的话如春风抚了她冰封的心扉,黄某敏第二天一大早就到学校上课了。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这辈子她最佩服的人就是周老师,我一定不让她失望。”

2022年下学期,班上有个李某慧同学,善良懂事,乖巧可爱,可是平时总是沉默寡言。期中考试以后,有学生向她报告:“李某慧不想读书了”。于是,她踏进了李某慧家的门。一进门,发现李某慧在墙角蹲着,呆滞地望着她。她轻轻的走过去,发现手背上有很多划过的痕迹,隐隐露出血迹。她感觉不妙,赶紧一边安慰“孩子,别怕,有老师在!你有什么话想说,尽管说,老师一定为你保密。”一边将李某慧扶起来坐到床上,并拉起孩子的手拉钩钩。交谈中,了解到李某慧在家没人疼,在校有同学讥笑说他成绩不好,胖得像猪一样。他父亲常年在外地,母亲体弱多病,全家靠她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他感到十分孤独。时常一个人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地哭。听了李某慧的苦诉,周慧当即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她爸爸:“不能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能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能用钱来代替父爱”。每月回家一次,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他父亲迅速赶了回来,并且要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经医院诊断为轻度抑郁症,要求住院治疗。他住院不到5天,因疫情医院封悾需要隔离治疗,这样孩子半个月几乎都在医院里,害怕、惊恐、无助再一次刺疼了他,他拨通周老师的电话:“老师,我想早点去上学,在这里实在是太难受了!”“什么时候开学啊,上学后她一定好好读书,一定好好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光。”周老师沉默了。她想,一个有着生理疾病的孩子怎能让他再有精神上的缺失!她鼓励李某慧说:“等疫情结束她一定去看你,接你回家。” 解封后,在医生指导下,李某慧回家疗养。出院那天,周慧买了牛奶、零食和他父亲一起接回家。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来久违的笑容。

精益求精,做学生求知点拨人

身边有榜样,前行有光芒,行动有力量。周老师向骨干名师学习,认真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细心批阅每一份作业,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她喜欢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什么问题难理解、难运用、易出错?该怎么启发学生思考?采取什么方法、技巧进行难点突破?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本先备厚再备薄,常与老师们聚在一起进行“磨” 课、“草根”研讨,力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简约高效,思维活跃的课堂,打造出 “高效减负”的课堂。一次,在参加“课内比教学”竞赛时,儿子患上急性肠淋巴结炎,参不参加比赛?她内心有些矛盾。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她毅然地在报名单上写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便是一遍遍地研读教材、试讲、修改完善。夜深人静之时,仍在研磨赛课,听着发烧儿子梦中呢喃着喊:“妈妈,妈……妈……”心中也不是滋味。令人欣慰的是,在市优质课赛场上,她获得了一等奖。

她力求让优质课常态化,让常态课高效,一路孜孜不倦。2018年冬,她家二宝还不满6个月,毅然参加郧阳区送教下乡微课讲评。由于她的专注专心,执教的《游山西村》采用读—品—写--练的方法学习诗歌,真正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品味诗的精妙,被评为国家级优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从教20年,她不甘落后,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勇于追星,积极观摩学习校内外的交流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并把学到的教学经验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实践中,所带班的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她也多次在郧阳区教师培训会上交流经验,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语文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被评为郧阳区优秀教师、“湖北省比访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和“ 十堰市第五届骨干教师”。

“所有的辛苦与付出,只为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她时常勉励自己。20年的专注,20年的坚守,周慧老师甘愿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那束光,温暖点亮每一颗星;甘愿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春雨,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