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在郧阳区城关一中,有这样一位女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如涓涓细流,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她就是九年级(9)班主任——易燕老师。
前不久,易老师收到一位学生家长的微信,内容很长,语言真诚而质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今年以来,我感觉孩子变了,变得听话懂事了。而这一巨大的转变,是进入易老师您的班级才悄然发生的,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
是什么让一个学生有如此大的转变,又是什么让一位家长倾心交谈,如此放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易老师的班级。
易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叫小杰,父母离异,过完年父亲也出门了,留他一人在家。本来就习惯不好,这下问题越发严重了。每天早上,老师不打电话催他上学,他就不起床;鉴于这种情况,易老师开始对他实行特殊管理:每天早上7点半到校;作业不要求全做,只做基础题,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易老师常给他做思想工作,引导他树立目标,教给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除此之外,易老师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小杰更多的关爱:小杰生病打针,她买上奶茶亲自去诊所看望;见小杰每天晚上在外面买饭吃,易老师就利用周末,买上小杰爱吃的菜到他家亲自下厨;没钱时,老师也是随时赞助……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与督促,这孩子现在每天能主动到校,作业也会主动上交,上课睡觉少了,劳动也踏实了。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统计留守学生时,他不承认自己是的,还大声说:“谁说我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没人管,可我有易老师这个班妈管呢!”
师者,父母心。想让孩子们敬你、爱你、信你并接纳你,就要用真执的爱和情去打开他们的心扉,像园丁之于幼苗,倾心播种、耐心呵护。
易老师的双胞胎女儿在郧阳中学就读,作为陪读妈妈的她,每天早上5:50就要坐公交来学校了,有时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一天,班上有名的“捣蛋鬼”卢晓豪,伸手递来一块面包,看着眼前的面包,易燕老师心中却多了一丝愧怍——为什么以前总看到孩子的不对却没能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呢?接过面包的那一刻易老师感动的说: “晓豪,你真细心!。听到夸奖的晓豪高兴地恨不得跳起来,“老师,以后,您能不能多表扬我一下?” “当然可以!”卢晓豪高兴地转身跑回教室。晓豪的话回荡在易老师耳畔,让她认识到平时忽略了对孩子们的表扬——他们,这些调皮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从那以后,易老师努力去发现他的优点,并适时表扬他。渐渐的,晓豪变了:下课,他会主动去擦黑板,摆放卫生工具;上课也坐的端端正正,很少打瞌睡了;课余时间也不和同学们疯狂打闹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他们的花期或早或晚,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爱去浇灌,用心去沟通,静待花开。
师爱,是炎炎夏日,孩子们水杯里的菊花茶;是凛凛冬日,记得添加衣物的叮咛;是学生生病时,一杯热水和几颗药。是作业本上真诚的鼓励。点点滴滴,凡此种种,于无形无声之中,易老师浓浓的爱意、款款的深情,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