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万华:扎根山区献青春 无怨无悔为人梯
发布时间:2024-06-24 16:04
作者:王成栋
来源:十堰市郧阳区鲍峡中学

一个女教师,毫无利己的动机,把山区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种高尚的师德,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郧阳区鲍峡中学女教师翟万华,在她工作的30年时间里,却一直在践行这种精神。

扎根山区献青春

“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一路支持帮助我,才让我圆了大学之梦,让我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党,感谢国家对我的关心。”翟万华总是这样对师生们说。

翟万华出生于郧阳区鲍峡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姊妹三人。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总是催着她去干农活,她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很有限了。家里人认为,一个女孩子,读什么书,长大了能嫁人就行了。“父母从不督促我去看书学习,放学后不像别的孩子有时间做作业,都是打猪草、喂猪。至于上大学,当教师更我不敢想的。”翟万华在课堂中经常这样和学生说。

中学时,翟万华父亲病重,家庭经济拮据,她面临退学的困境。班主任詹老师了解情况后,东奔西走,詹老师不仅帮她申请到学杂费减免,还发动学生为她捐款。“万华同学,你比较聪明,成绩比较好,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就有机会升入高中,考上大学。”翟万华到现在还把詹老师的话记得清清楚楚。在詹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翟万华感受到了来自教师和同学的温暖,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翟万华说:“当时要不是詹老师帮助和鼓励我,我是不敢有——考大学、走出大山的梦想的!”

1992年,翟万华高中毕业,由于成绩优秀,她被选派为国家公费师范生。1995年,翟万华以优异的成绩从郧阳师专毕业。毕业当时,有几个单位抢着要她,但是都被她拒绝了,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有人说你人这么漂亮,学历这么高,为什么不到大城市或者沿海去工作呢?翟万华说:“家乡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孩子,她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而我回到家乡,就是要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穷孩子,走出大山。”她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郧阳区鲍峡镇,而且一教就是三十年。

弹指一挥间,今年,已是翟万华踏入教师岗位的第30个年头。从24岁到54岁这三十年时间,对于翟万华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她三十多岁时,她老公曾经当过乡镇镇长、书记,本来她是有机会进城的,可是她都放弃了,她说她要扎根山区教育,为山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鲍峡镇是她出生的地方,是她的家乡,她的根。回忆起这三十年的从教生涯,翟万华从来没有说什么后悔的话。她总是说:“如果不是国家免费供我上大学,我是没有机会踏入大学大门的,我必须用我全部的精力从事山区教育事业,服务父老乡亲。”

以爱育爱细感化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翟万华深知:一个教师只有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事好教师这一职业。为此,翟万华总是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全身心地爱学生,无条件地爱学生。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以爱育爱,用细腻的方式感化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赢得了学生们深深的喜爱。

2023年9月,她的班上的王某某、赵某某,由于父母离异,负责监护他们的一方,为生活所迫,出门打工去了,把他们交给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让他们成了留守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翟万华发现这两个学生学习态度不是怎么端正,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种情景,翟万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这两名学生尽快走出心中的困境,翟万华找到这两名学生,和他们谈心,和他们交朋友。经过交流,她得知这两名学生主要是因为父母的离异让他们产生了心理负担。为了尽快化解这两名学生的心理负担,翟万华就时常给这两名学生带零食吃,请他们到家里玩,让他们在家里洗澡,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爱。一段时间后,这两名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学习也用心多了。

2024年,翟万华班上有一个叫秦某某的学生,家境贫寒,又是留守儿童,身体也不好,经常胃痛。有一次,秦某某因为胃病住进了医院。翟万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就立即到街上买了一些水果来到医院看望秦某某。得知秦某某要住院一个星期,翟万华就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来医院给秦某某补课,定期为秦某某批改作业,把新的学习资料带给她,并且和他讨论学习问题。翟万华还时常给秦某某说:“秦某某,你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老师会耐心地给你讲的!”就这样,她在医院辅导秦某某学习了一个星期,直到秦某某康复返校。

秦某某回到学校后,翟万华给他买药,给他端鸡汤喝,给他买水喝和水果吃等。秦某某在翟万华的关心下,身体开始慢慢好转,并逐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谁都有低谷的时期,看着学生痛苦,她就会想到当年的自己,想到帮助过自己的那些恩师。”翟万华以自己的恩师为榜样,只要能给学生帮助的地方,翟万华都尽量做到。

翟万华老师还十分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她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她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她们关心和鼓励。她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时刻守护着学生们的成长。

辛勤耕耘结硕果

翟万华从教以来,她始终带着一颗奉献和感恩的心,奋战在教学一线,以扎实的学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

在课堂上,她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她们在快乐中学习。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她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活力和激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翟万华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她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其她优秀教师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翟万华辛勤工作多年后,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英语学科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参与市级英语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长江杯英语口语大赛中,翟万华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最终,她指导的学生脱颖而出,连续几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翟万华用爱的阳光,去温暖学生的心田;用知识的种子去播种希望的绿洲,不懈地奋斗,无私地奉献,潜心育人30载,桃李笑满园。她的学生王婧考入北京大学,余坤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谌城城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石晓露考入武汉大学,王玥双、王玥贝、王祥云等学生考入了中南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就读学习。

作为一个女同志,由于长期熬夜加班,过分透支自己的体力,加之教学压力大,近几年,她的头发一缕一缕的掉,又患有颈椎、腰椎等疾病,容颜亦不像年轻时那样容光焕发。对于这一切,翟万华一点也不在乎,她时常说:“我们教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如果我的付出,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就是值得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既然选择了做教师,我就要努力为家乡学子筑起一道攀登梦想的阶梯。”翟万华总是这样对同事们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叮铃铃……一阵上课铃声响起,翟万华拿起做满笔记的备课本起身向教室走去,她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轻盈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