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琴:春风化雨育桃李
发布时间:2024-07-08 11:40
作者:李尚菲、曹君华
来源:郧阳区教育局

23岁,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龄,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当一名乡村教师,在讲台一站就是10余年。她就是杨溪铺青龙泉学校教师郭东琴。10余年来,郭东琴辗转多所学校,由梅铺镇到杨溪铺镇。2023年9月,郭东琴借助教联体交流到郧阳区实验小学深造。她始终不忘初心,以讲台为舞台,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并架起师生、家校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坚持寓教于乐上好每一堂课

2020年6月,郭东琴的小女儿出生,大女儿将近3岁。每到晚上,将两个孩子哄睡后,郭东琴便开始投入工作中。家里电脑太慢,她就躲在被窝里用手机查找素材、资料,反复思考教法,积极备好第二天的课。

在教学中,郭东琴坚持找数学、讲数学、画数学、做数学。郭东琴常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她说:“这是让一年级孩子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最直接的方式。”她不仅让学生找到,还让学生仔细观察、用手触摸、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郭东琴说:“在生活中找数学,则弥补了课堂教学的遗憾。”

郭东琴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画出来,变成有趣的图画。在学习“1~5以内的加法”时,如何让学生既会计算,又能理解加法的意义?郭东琴给出的答案是画图。讲完教材上的情景图后,郭东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示“3+1”。完成创作后,集体反馈:先展示一幅相对规范的画作,让学生说说画作的含义;再呈现一幅有明显不足的画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对比两幅画作,总结提问,怎么画才能体现出加法的含义。在郭东琴的课堂上,数学还可以做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感知,浸入式学习数学,郭东琴介绍,“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有趣、多元、立体了。”在第一次教授学生认识钟表整时时,郭东琴将讲台搬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借助课本的两个场景,鼓励学生与家长做“你说我拨”的游戏、“我的一天”时钟漫画创作、自主制作时钟,并与时钟合影……郧阳区实验小学一(7)班学生闫俊帆说:“郭老师的数学课非常有趣,我们在开心中学习了知识。”

坚持春风化雨润“生”无声

师德师风如同春风,能够浸润人心。郭东琴就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抹春风,温暖了他们的寒冬。

2019年,郭东琴离开从教了7年的梅铺镇九年一年制学校,来到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任教。由于身体原因她的嗓子开始变哑,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为了不让学生养成在上课时喝水的习惯,郭东琴忍着嗓子痛,等到下课后再喝水。哑嗓子影响教学怎么办?郭东琴多次购买“小蜜蜂”,从最初的十几块,到最后,心一横,买了一个近200元的扩音器,学生都说这个扩音效果好。

郭东琴对待自己很严格,对待学生却很宽容。她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好动,学习习惯较差,基础不牢,他叫齐某旭。郭东琴坚持多鼓励、表扬,从教他写名字、数字、识字开始,让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教他坐姿、站姿,课堂中多次提醒并督促他要坐得端正。“我对他做得最多的就是表扬,让他增强自信心,还劝家长要学会鼓励。”郭东琴说。过了一段时间,齐晨旭的改变很大,改掉了一些不好的旧习。

育人当然重要,启心更为关键。郭东琴的班上有一名叫张某怡的学生,从小父母就已离异,父亲一人照顾他们姐弟俩,还要忙于工作,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不够,让她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发呆愣神。而张某怡的改变源自一封信。在一次家访中,郭东琴了解到,张某怡的父亲对她经常性放学不回家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郭东琴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她说:“回家也只有我一个人,冷冰冰的,我不想回家。”知道张某怡的心结后,郭东琴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她一些她不知道的事情:父亲因她不回家5次往返学校与家之间焦急地找她,下雨天多次送伞却迟迟找不到她……“父亲是关心爱护你的,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郭东琴安慰张某怡时说。

后来,张某怡变了:笑容多了,也爱说话了,愿意和同学一起玩了,每天也能按时回家了。

“教育本身就是温暖和爱的传递,教师的细心和耐心可以改变学生,甚至是一生。”郭东琴说。

坚持家校共育祖国“花朵”

有过多年班主任经验的郭东琴清醒认识到家访的作用,她说:“家访,是学校通向家庭的桥梁,是老师通向学生心灵的纽带。”

作为班主任,郭东琴坚持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一次,为家长提供一次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青龙泉学校四(一)班学生黄思梦的家长说:“通过家长会,我了解到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共育孩子美好未来。”

而郭东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平时。不论是在吃饭、做饭、休息,只要是家长打来的电话,郭东琴就会立即接听。这样的次数多了,丈夫便生气地问她:“你不会说你忙着,让家长待会再打过来吗?”郭东琴却说:“家长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肯定是有急事,我咋能不接呢?”有时,电话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等她再吃饭时,饭都凉了。有时一顿饭要接好几个电话;有时,怕打扰到孩子休息,郭东琴只好躲到厕所里接听电话……

郭东琴曾教过一位叫赵某萌的学生。通过家访,她了解到赵某萌的家境比较困难,父母常年在北京打工,已近古稀之年的爷爷奶奶不识字。平时,她的哥哥姐姐委托她住在县城的伯母照顾。她的基础较弱,内向,胆子也小。平时作业不会做时,主要是她的爸爸通过视频教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郭东琴决定先利用周末时间与赵某萌的妈妈先聊聊。郭东琴说:“‘育’比‘教’更重要,只有春风化雨,育人无声,小树苗才能健康成长……”

赵某萌上课精力难以集中,怎么办?为尽快补上她落下的课程,郭东琴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她“开小灶”,找她谈心,辅导课业,时刻关注着她的变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郭东琴一遍一遍地教读、指读题目,帮她解题,错了再改,直到弄懂做对为止。当她终于做对一道题时,郭东琴便及时地鼓励她、表扬她;当她开始“翘尾巴”时,郭东琴则会适当地泼点“冷水”,让她清醒。渐渐地,赵某萌变得听讲很认真,紧跟上课节奏。看着她一天天的进步,郭东琴感到很欣慰,她说:“赵某萌由最初的怕我,到后来的敬我,喜欢我。”没想到,她当年期中测试获得了满分。她的母亲在微信聊天中谈起女儿的变化时,高兴地说:“那天她跟我说,郭老师表扬她了,她好开心,对学习更有劲了,这都得感谢您的辛勤付出。”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学校校长田植林说:“郭东琴非常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