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紧扣省委宣传部弘扬“三大精神”工作部署,以系统化思维构建“党委引领、支部联动、多维浸润、实践转化”的育人体系,通过分层推进、创新载体、深化融合的特色举措,充分发挥“三大精神”的感召和激发作用,让红色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党委领航定向 构建分层推进的组织体系
学校党委将“三大精神”弘扬作为思政建设核心工程,2025年6月5日召开专题党委会,传达学习“三大精神”,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会,决定以“铸魂赋能、思政融合、氛围营造”为抓手,将“三大精神”传承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育人实效。
在党委统筹下,全校党组织形成联动机制:500余名党员参与“弘扬三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强化责任担当;10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交通运输厅专题视频培训,聆听湖北省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何光耀解读“大别山精神”,夯实干部队伍理论根基。这种“党委—支部—党员”三级推进模式,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链条覆盖。
创新载体矩阵 打造浸润式育人场景
学校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校园橱窗开设“三大精神”专题展区,官网、公众号推送系列解读文章,1万余名师生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接受精神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打造“光影思政课”,组织300余名师生观看自编抗疫微电影《初心》,重温经典电影《浴血大别山》,以艺术化表达让红色精神可感可触。
实践育人环节亮点突出:6月24日,40名党员赴孝感大悟县中原突围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在革命旧址中追溯“大别山精神”本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布置特色暑假作业,要求5000余名大一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搜集红色素材、制作微视频等方式,将精神感悟转化为具象化成果。此外,学校组建“三大精神”宣讲队、开展集体备课、筹拍“大学生讲思政课”系列活动,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成果转化”的育人闭环。
深化产教融合 彰显职业教育育人特色
作为交通类职业院校,学校将“三大精神”与行业文化深度融合,在思政影视教育基地开展“交通精神+红色基因”主题观影,引导师生在《浴血大别山》等作品中感悟交通人的使命担当;暑期社会实践特别设置“交通红色印记”调研方向,鼓励学生挖掘交通行业中的红色故事,实现精神传承与专业认知的双向赋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三大精神”融入课程建设体系:通过集体备课开发专题教学模块,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嵌入精神内涵解读;“数智红心 交通先行”为主题的红色展映会聚焦交通行业典型案例,让学生以“主讲人”身份诠释精神时代价值。这种“精神引领+行业特色”的育人模式,真正实现红色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落地生根。
从党委统筹到全员参与,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10余项特色举措构建起覆盖1万余名师生的精神育人网络。如今,“三大精神”已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底色——党员先锋岗中涌现出更多担当作为的身影,课堂内外洋溢着家国情怀的讨论,毕业生“服务交通强国”的职业选择占比显著提升。这所职业院校正以精神传承为笔,在培育“德技并修”时代新人的道路上书写着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