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联动 三阶递进” 打造卫生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生态体系
发布时间:2025-04-28 09:41
作者:
来源: 光明日报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双高”建设单位,高度重视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2019年以健康服务与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依托,重点规划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被列入国家提质培优建设项目。医学院着力推进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联动的教师团队建设生态理念,构建“包容—赋能—发展”三阶递进的教师团队成长模式,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学院教师队伍不仅在教学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更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培养机制 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医学院构建包容性发展生态,建立“教学—临床—科研”三维发展通道,实施岗位轮换制度,设立差异化评价标准,实施弹性职称评审,建强教师队伍;创新可持续发展机制,实施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规划,建立成长阶梯;加强数字赋能,开发临床医学专业资源库,建立教学联盟与虚拟教研室,实施模块化教学。通过近4年的实践探索,医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行业兼职教师50余人,引进临床专家10人;建立“教师—医师”双向流动机制,兼职教师承担30%专业课教学,在全国行指委等机构任职30余人次。学院创新跨校协同机制,组建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32套、课程标准127项,实现院校资源共享,构建起“专兼结合、医教融合”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实施名师工程 培育教学创新团队

学院制定相关措施,建设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名师培养计划,开展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切实保障。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大力选树、宣传弘扬优秀教师、教学团队等先进典型,为教师树立奋斗榜样,涵养优良学风。实施“双名”工程、释放“雁阵”效应、推行“登峰”计划,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成长通道和发展平台。学院培育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团队教师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楚天名师等称号,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30余项、省级82项,师生竞赛获奖35项;建设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国家规划教材4部,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37项。

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医学院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对接宜昌市健康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院与86所东中西部职业院校紧密协作,携手成立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联盟;依托国家教师创新团队,组建跨地域、跨领域、涵盖专职教师、企业导师和专业技师的虚拟教学团队;牵头组建全国医疗卫生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人才供给、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精准发力,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联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公司等建设附属医院及产业学院,赋能区域健康产业发展,为53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药企解决技术难题61项;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研究,技术服务创效2537万元,带动企业增收3.519亿元。承办湖北省基层卫生培训超30万人次,研发的5部培训教材被各界广泛应用。学校先后获批湖北省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国家营养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试点机构和药物制剂生产“1+X ”试点院校;与马来西亚玛莎大学共建医学中心,成功入选首批“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服务基层医疗 彰显师者担当

医学院着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教学科研与基层服务深度结合,形成多维育人格局。重点打造“村医定向培养”工程,累计为基层输送千余名专业医学人才,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有效强化了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的专业支撑。教师团队主持的“医路健行”志愿服务项目,将专业教育与基层服务深度融合,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毕业生中涌现出“新时代青年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担当,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未来,医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师发展体系改革,努力提升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师资队伍,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育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