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探索课后服务新花样
创客社团连获全国大奖
发布时间:2025-01-21 09:11
作者:记者 邹浩
来源: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余少芹 华银

创客与机器人、文学、武术、街舞、书法、音乐……每周三下午,武汉市蔡甸区大集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各类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该校通过社团课程整合,强化音体美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课后服务模式。

“农村孩子也有大舞台!”该校创客与机器人社团指导老师万军、王家谊骄傲地说,社团包含创客社团、机器人无人机社团、人工智能未来派社团等,有30多名学生。近年来,孩子们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社团也成了学校明星社团。

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在文学社团,一张张“诗词星级榜”表格很特别。指导老师周红娟介绍,社团坚持用红色文化、诗词经典文化感染人,每周社团活动时间,老师引导学生赏析一首古诗词,课余时间,学生们通过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媒体自发学习一首古诗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周会进行排位、升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享受游戏乐趣。

大集中心小学是国家级“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武术社团也是该校的明星社团,师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种比赛活动,学生胡雨桐在第十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曾荣获男子儿童组单器械三等奖。同样备受欢迎的还有街舞社团,每学期社团招新,名额总被一抢而空,不少孩子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外学习街舞,热情十足。

农村学校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师资队伍是一大挑战。学校除了吸引有专业特长的老师,与音体美劳等专职教师一起,组建社团教师队伍,还通过内培外引,拓展了古筝、戏曲、绘画、书法、武术和科学实验等社团,打造“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融合发展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保证社团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激发社团竞争的积极性,提高社团活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让学生在“做中学”,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学校还积极响应“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号召,聘请老教师或有艺术特长的人士担任社团老师。

此外,学校通过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足球比赛、啦啦操比赛、艺术小人才比赛、创客比赛等,以赛促学,以赛提能,展现学子风采。组织全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普及性的绘本阅读、文学欣赏、棋类活动、七巧板、折纸、魔方、数独、填字游戏等班级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需求。

校长郑明波表示,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扇快乐之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各方面的素质,也使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构建了“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良好生态,夯实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