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拿下舞蹈机器人全国冠军
能舞刀弄剑还能人机对话
发布时间:2025-03-02 09:55
作者:记者陈晓彤 实习生王慧懿 通讯员党波涛
来源: 长江日报

华中师范大学机器人战队的同学在研究“卫青”与“霍去病”的交流。

2月27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看到神奇一幕:从秦始皇、穆桂英到卫青、霍去病,从功夫熊猫、真假美猴王到魔童哪吒、机械车笨笨,历史人物和热门IP齐聚一堂,它们都是该校大学生自己研发的机器人。

不同于一般机器人脸部模糊,华中师范大学的机器人五官鲜明,服饰精致。“秦始皇”的肩上有龙头,“穆桂英”的发冠镶嵌着流苏。它们能随音乐舞刀弄剑,还能听懂指令,甚至思考、对话。

它们身高约40厘米,身体外壳由大学生们通过电脑建模,再用PLA材料3D打印制作拼装而成。关节处装有舵机,通过舵机控制板来操控它们完成动作。而机器人的腹部最宽厚的地方藏着一台主机,用来分析和处理指令。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级本科生石磊介绍,主机是“大脑”,由大学生预先写好的代码赋予它思考的能力。控制板是“神经中枢”,电线是连接四肢的“运动神经”。“我们发送语音指令,‘大脑’会进行分析,将任务传给‘神经中枢’,操控机器人完成动作。”

大学生们还为不同角色设计了“隐藏功能”。比如“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体装有红外通信装置,它们可以商量攻守策略。“秦始皇”的铠甲里藏有一个摄像头,能识别并模仿队员的动作。华中师范大学机器人战队队长、计算机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思豪说,制作技术并不难,难的是创意与技术的结合。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决赛中,“秦始皇”和“穆桂英”分别获得舞蹈机器人表演赛道冠军、季军,以《流浪地球》为灵感的机械车笨笨获舞蹈机器人创意赛道亚军。

这是国内最早的机器人大赛之一,劲旅如云。指导老师彭熙介绍,师生们一起商量,决定在科技中弘扬传统文化,让机器人的表演有文化、有文气,最终开发出《千古一帝——秦始皇》《穆桂英挂帅》《汉武双璧》等古风浓郁的节目。

为了让外形比例更协调,光是头部零件就多次打印,让每个人物都有黄金比例。同学们还精心设计了音乐、旁白、背景特效,最终在决赛舞台上大放光彩,夺得表演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