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打造自己的生态瓶。
长江日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王晶)“老师快看,我的锦鲤在涟漪的琴弦上跳着华尔兹呢!”近日,青山区钢城第十三小学一堂科学课爆发出阵阵惊叹,30多名学生正趴在桌边,眼睛发亮地观察着手中旋转的矿泉水瓶。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生态讲师叶明以母亲河长江为例,通过生动的案例与互动交流,为同学们讲解水中生态系统。叶明说:“浮游植物是生产者,小鱼小虾是消费者,微生物则是分解者。每个生命都是守护河湖健康的小卫士。”
孩子们领取塑料瓶、底砂、水草和小鱼,分组制作生态瓶。老师现场指导:水位要留出空气层,水草需用镊子固定,生物数量要平衡……每个孩子都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瓶将在班级持续观察养护。
“看,水面好像一幅水墨画。”酷爱美术的李玮烜发现鱼儿在水中游弋留下了蜿蜒的痕迹。叶明解释:“生态瓶就像河湖的缩影,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系统才能持续运转。”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魏建刚说,当孩子们亲眼见证瓶中生态的脆弱与顽强,环保理念便不再是抽象概念。“学校将以生态实践串联科学观察、文学赏析、艺术创作,实现跨学科融合创新,生动践行‘做中学’,培育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