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彩侠 通讯员 尚紫荆 贺陈景兰
今年6月,武汉市武昌区新生路幼儿园园长陈婉楚收到了小(4)班幼儿家长赵晗钰手写的感谢信:“咱们园保教费低,有科学的玩教具,先进的教育理念,轻松的家园关系。孩子在这里生活学习,真的让我很放心,很安心,很舒心。”
今年春季学期,武昌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钟华陆续接到了8位家长的电话,他们纷纷为幼儿园点赞。武昌区究竟做对了什么,让学前教育赢得了好口碑?
充足的财政投入,给幼儿园托底
2021年以来,武昌区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超过了10亿元。相应地,全区每一所幼儿园,都感受到了真金白银的温度。
“我们是军队幼儿园,人、财、物虽不归武昌区管理,但区里每年仍给予我们补贴,从未将我们排除在外。”湖北省军区幼儿园园长胡学玲说。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刘丹、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党委书记费素梅……
在武昌区,由军队、机关、高校等举办的幼儿园,被称为地区公办园,共17所。地区公办园业务归武昌区教育局管理,人、财、物由主办单位管理。但在投入上,武昌区从不亏待地区公办园,而是与教办园一样,按每生每年1200元的生均经费投入。同时,每年还设置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地区公办园维修等。就连园所安保经费,武昌区也按照每名安保人员每年4.5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
对于普惠性民办园,武昌区也将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落到了实处。比如,区里以每生每年4000元的标准,对家长进行定向补贴。家长每个月交纳保教费时,可直接减免400元。另外,与公办园一样,普惠性民办园的安保经费,也都由政府“买单”。
“政策好”是智慧宝幼儿园园长郑蓉最深切的感受。她告诉记者,武昌区每年的普惠园奖补资金拨付非常及时,这既保障了园所正常运营,也让家长感受到政策的温度。
充分的成长机会,吸引幼儿园教师
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陈婉楚,被“学在武昌”教育品牌吸引,孤身一人来到武汉,成为武昌区幼教人的一分子。2023年,新生路幼儿园即将开园,陈婉楚负责园所创建工作。在她正准备“招兵买马”时,蒋倩倩来了,阮曼来了,黄瑶也来了……他们有的放弃了家乡的编制,有的从其他区考入武昌区,还有的放弃了知名医院的工作,成了保健医生。
武昌区究竟有何魅力,可以将人才吸引至这里?
对于蒋倩倩来说,武昌区的魅力是“学习机会特别多”。她告诉记者,来武昌区两年,自己学到了在老家许多年都没学到的东西。比如,去幼儿园观摩时,她发现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非常“丝滑”,各环节衔接非常巧妙。这种时刻能学到新东西的体验,让她在两年里飞速成长。
对于张逸婷来说,武昌区的魅力是“被尊重、被认可”。张逸婷是一名保育员,但不同于一些幼儿园的保育员只是做些洗洗涮涮的事,张逸婷接受了怎样与家长沟通等专业培训。
“因为专业,我得到了家长的尊重与认可,也打破了大家对保育员的固有印象。”张逸婷说。
在武昌区,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每名教师都有充分的成长机会。教师技能大赛、保健医大赛、保育员技能大赛……每年都如火如荼地举办。
“这些比赛,使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个人,都有站在舞台中央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借助大赛,建立起了保健医、保育员等岗位的工作标准。”钟华说。
据了解,武昌区还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同时,发展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为教学发展蓄力。全区还连续27年开展质量主题年活动,一大批教师、园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纷纷成长为学前教育的“顶梁柱”。
除了发展空间大,武昌区吸引幼儿园教师的,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待遇。两年前,蒋倩倩放弃老家县城的编制来到武昌区,成为非在编教师,她每月的工资,比在编时还高出1000多元。
“吸引来优秀教师,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武昌区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的副主任督学王琼说。
片区管理,让公办园、民办园同步提质
2020年,武昌区中科幼儿园新园区投入使用前,武汉大学幼儿园派了一个团队来指导帮扶,帮扶内容涵盖活动室桌子怎么摆、活动区角怎么设计等。这样精细的指导,让园长张丹有一种“公办民办不分彼此”的感觉。其实,早在2011年,为提升民办园爱弥儿江南明珠幼儿园办园质量,武昌中南路幼儿园就派驻教师到该园工作了一年。而这一切之所以能够发生,就源于武昌区幼儿园特殊的管理方式——片区管理。
为提升区域办园质量,武昌以“名园+新园、公办园+民办园、优质园+薄弱园”为组合原则,将全区100所幼儿园划分进10个片区。同时,根据办园水平推选片长园,公办园、民办园各一个,片长由园长担任,隔年轮换。为促进园所互学共进,片区内每所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开放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比如,在观摩公办园自主游戏时,华锦幼儿园园长李曼看到了弹性时间下幼儿自由自主的状态,于是主动调整华锦幼儿园条块分割的时间安排,转而按照幼儿的兴趣与需求进行弹性时间管理。
除了业务交流,片长园还承担着帮助薄弱园实现规范办园的任务。比如,大风车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园,教师经验不足,园所管理也有吃力的地方。片长园就通过开例会、培训等形式,引导该园教师学习政策法规,改进办园行为。
钟华告诉记者,刚开始,一些片长园到薄弱园指导时,也遭遇过排斥,但一段时间后,薄弱园尝到了“甜头”,“一厢情愿”也终于变成了双向奔赴。如今,薄弱园遇上创等级等大事,都会主动呼唤片长园上门指导。大家都相信:今天你帮了别人,明天别人也会帮你。
在采访中,园长们告诉记者,武昌区就像一棵坚实的大树,在这棵大树的庇护下,大家凝聚力超强,上下一盘棋。园长们的说法,在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峰那里得到了印证。“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李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