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柳树下读诗 将“海棠诗社”搬进课堂
他让千余名学生爱上古诗词
发布时间:2025-10-09 09:02
作者:记者冯雪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讯(记者冯雪)近日,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的教室里,语文教师汪应耀站在讲台前,用手打着拍子,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跟着节奏起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堂经典诵读课,他已经教了十年。每周都有100多名学生自愿来上课,后排还常站着些坐不下的孩子,踮着脚跟着一起诵读。

“十四五”期间,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武汉市聚焦“五育并举”,许多中小学校都开设了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不仅“有学上”,更要“上好学”。教了30多年语文的汪应耀,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汪应耀的课从来不只照着课本教。春天,他带学生到柳树下读诗、拍照;教《木兰辞》时,他加进了童谣和戏曲唱法;办免费读书班,20年没停过。这种“玩经典、唱经典”的上课方式,正好契合了当前教育改革提倡的育人理念。

2011年,汪应耀曾卖房子办演唱会,被称为“歌手老师”。而现在,他更愿意做个“点亮红楼的人”。在他设计的经典诵读课里,《红楼梦》里的“海棠诗社”被搬到了课堂上。有一次,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为了能演“林黛玉”,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咏白海棠》。第二天,她眼睛红红地找到汪老师,兴奋地背给他听。

“这几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把经典诵读带进了课堂,让孩子们接触并喜欢上这门课。”汪应耀说。

汪应耀的专著《〈红楼梦〉教育启思录》今年6月出版,目前销量已过万本。书里,他通过“香菱学诗”的故事分析课外班热,通过“薛蟠的成长”探讨家庭教育。在新书分享会上,一位学生家长说:“没想到孩子看完书后,竟然抱着《史记》来找我讨论历史人物。经典的种子真的在孩子心里发芽了。”

10年里,汪应耀让1000多名学生爱上了古诗词,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里扎下了根。“老师其实也是表演者,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用经典点亮孩子们的内心,这是我能给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回报。”汪应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