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田佩雯、通讯员但俊、实习生李晓涵)7月2日,武汉大学举行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为了给这个代表着未来的学院加油助威,成立大会上,除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外,校长张平文院士,李德仁院士、刘经南院士、龚健雅院士、王耀南院士、毛明院士、张建伟院士、徐卫林院士、刘胜院士等九名院士齐聚武大,为新学院助阵。机器人学院成立后,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学院将通过“天问领航”计划,聘请来自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的产业教授,打造“学术导师 产业领袖”双轨培养模式,加速培养机器人领域创新拔尖人才。
会上,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介绍,学院将依托武大多学科交叉优势,融合控制、机械、测绘遥感、电信、人工智能等学科力量,以“数智教育”为引领,开设“机器人工程”和“自动化”专业,202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招收90名本科新生,湖北省计划招生35人。学院将扎根机器人平台设计、机器人规划控制、机器人感知交互、机器人智能决策四大基础研究方向;同时,聚焦机器人工程应用、机器人空天地海信息、机器人智能医疗、机器人数字人文四大特色发展方向,探索创办全国机器人领域一流的新兴交叉学科。
对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几位到会的院士纷纷寄予厚望。张平文院士表示,机器人学院的成立将强化学科组织建制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为机器人领域提供高质量科技和人才支撑,更好地服务武汉大学“5—1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称,机器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引领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开拓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件大事。希望武汉大学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强化基础学科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将机器人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毛明院士说,成立机器人学院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办好机器人学院,人才培养是根本,汇聚顶尖人才是基石,学院要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之路,发挥武大在工程领域的特色优势,广泛开放资源共享,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机器人领域的拔尖人才。
会上,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天问领航”计划1.0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