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延长了,孩子们的大课间怎么过? 啦啦操、跳房子、咏春、太极…… 都练起来
发布时间: 2025-03-1109:09作者: 记者覃柳玮来源: 武汉晚报浏览量:



硚口区行知小学AI体锻屏前,学生们排队进行“运动PK”。
“这学期,我们将大课间时间延长到了40分钟,全校学生一起做广播操、啦啦操。我们还分年级设计了不同的趣味体育游戏,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黄陂区实验小学校长胡攀知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学期以来,武汉市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大课间都“变了”——不仅时间延长到了40分钟以上,内容也更丰富多彩。各校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让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笑起来。
咏春、太极、功夫扇
都练起来了
每天大课间,青山区桥头小学学生高声诵读《武德训》,习练武术基本功,演练武术操。体育老师自创的《中国功夫》《精忠报国》两套武术操,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师生不仅一起做广播操、跑步,还会练咏春拳、太极毛笔操、功夫扇,锻炼身体,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光谷十小每天一节体育课、两个大课间,再加上晨练和课后体育活动,学生在校综合运动时间超2.5小时。学校设计了室内和室外多套自编操,确保学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都能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天上乌乌神,地上甩麻绳……”江汉区武汉关小学师生唱着武汉方言童谣,玩起传统游戏。他们围成圈边唱边跳,有的手拉手随节奏舞动,30余种汉腔汉调的童谣游戏让大课间变得生动有趣。
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金雅校区,地上画满了超酷的彩绘游戏图案。大课间里,同学们一起跳房子、跳远、丢沙包、玩地面飞行棋,笑声不停。
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在七年级尝试开展90分钟体育连堂课,有飞盘、手球、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通过分组竞赛、趣味游戏和专项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互动性。
锻炼着锻炼着
AI来了
“大课间的‘我与校长跳绳大比拼’特别吸引人,我天天练。今天我挑战胜利了,1分钟我跳了146个,赵校长跳了113个。我赢了!”硚口区行知小学六(2)班学生容诗梦兴奋地说。学校在操场上安装了带有AI感知功能的“运动PK”体测屏和体锻屏,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次努力与进步。大课间里,常有学生向老师发起运动挑战,享受着和谐成长的幸福。光谷十五小也启用AI进行体测,根据每月每班分析报告调整体育教学,更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体能操,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武钢三中初级中学西校区引入了智慧操场AI人脸识别设备,实时记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长。基于这些数据,学校对积极参与锻炼的学生授予“阳光少年”“运动小达人”称号。
错峰运动、分区设计
全员参与
学生人数多、场地紧凑的学校,大课间怎么安排?光谷汤逊湖学校南校区开启“错峰运动魔法”,跑道、球场分时段变身闯关乐园,北校区玩转“全员体育导师制”,语文老师带学生打羽毛球,数学老师组队跳绳。
该校利用廊道空间,每层楼地面上都贴着跳房子等图案;每一栋楼的背墙面都设计了巨型视力表,课间常态化开展“远眺汤逊湖”健眼活动;楼间地面空间配置了大量的乒乓球桌、蹦床和摸高墙等,供学生开展课间体育与健身活动;校园一角建设健身区,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新华校区推行“一班一品”大课间模式,各班轮换开展环形跑、跳绳、踢毽子等特色活动,将传统民俗体育与耐力训练有机融合。学校通过分区分组策略,在有限空间里打造出融集体锻炼、团队比拼为一体的活力场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
记者覃柳玮 刘嘉
我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