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帮助“留守儿童”成长

发布时间: 2017-11-0218:51作者: 赖洋超来源: 洪湖市沙口镇下新河学校浏览量:

    暑假读完梁威著的《留守儿童教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月出版)一书,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有着自己的认识。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守农村的学生,而其父母远离家乡。这类学生在农村学校中占大多数,这类学生问题之多,难以管教。 

  莫让“留守儿童”像候鸟迁徙 

  记得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有个学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再没来上学了。我不解地问班主任李老师,那个学生怎么没来上学?李老师很自然回答,他去了外地(父母打工所在地)读书,这个学期不回来了。     

  如今,父母远走他乡赚钱给养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不为孩子教育问题多操一份心。既然选择外出这条路,就得为孩子就学考虑周到,让孩子跟随自己去外地上学。教育改革,废除了户口禁令,在哪里都能读书,都能参加高考。很多父母考虑到城市消费水平高,特别是教育支出,绝大数父母选择让孩子留在老家。到了寒暑假,全国就有大批“候鸟”迁徙。从农村涌进城市,只为短暂的一聚。 

  在此,我希望农村的年轻父母,从孩子的教育出发,莫让他们每年“迁徙”。 

  莫让“留守儿童”“穷学” 

  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学费全免,教材、练习册无偿提供。当“凉山彝族娃当童工”一事曝光后,我不禁思索,究竟还有多少童工未曝光,还有多少学生未读完初中就辍学,恐怕难以估算。这辍学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家里贫穷,供养不起吗?我不敢苟同。国家早就免去了学生学杂费,家长只需要出生活费,不至于供养不起。 

  那些辍学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留守儿童”呱呱坠地就缺少母爱,来不及多喝两口母乳,顾不上和父母多睡一夜,就被父母抛弃,留在贫穷的农村。在这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父母的温馨问候,太“穷”了。他们真可谓是“有人生没人养没人教的孩子”。从小,在他人的眼中,他们缺少教养,不待人接纳。 

  校园处处充满阳光,照在人身上本该是温暖的,他们却冷得发抖,心里冷。放学回家了,没有父母亲切地问“今天辛不辛苦?作业写完没?”没有一声声叮咛,玩得没意思,学习更提不起兴趣,就这样“留守儿童”变成了“学困生”。他们更加“穷”了,遭老师厌弃,不讨老师欢心。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厌学,没到小学毕业,就不愿读书了。就这样,部分“留守儿童”止步小学,也有部分“留守儿童”进入初中。他们不思改变现状,只求混满三年,拿个初中毕业证南下工厂打工。初中终于毕业了,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去打工,终究是与大学门无缘,他们更“穷”了,没日没夜与机器为伴,捣鼓机器。 

  留守孩子一步一步“穷”下去,从起点就“穷”了,“穷”一辈子。我希望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社会多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师多鼓励“留守儿童”走出阴影,教育好“留守儿童”,不能因为“穷”而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利。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我们既然选择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就要为孩子们尽一份责任。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对待“留守儿童”,从物质和精神上长期全面地去关爱他们成长。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