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虐心”的诗文课

发布时间: 2017-10-0909:27作者: 赖洋超来源: 洪湖市沙口镇下新河学校浏览量:

  928日,笔者参加洪湖市举办的“送教下乡”小学语文研磨活动。一位年轻教师带来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文课触及留守学生脆弱的心灵。 

  老师用节日导入,瞬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过节有好吃的,吊起了孩子的胃口。老师讲到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一个尊重老人,陪伴老人的日子。节日当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避邪、长寿。 

  接着,老师讲解诗人王维,以及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王维17岁远在长安求学时写的。王维常年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在重阳节当天,不禁勾起乡思之苦,才写下这千古名篇。学生肯定不会理解诗人的愁绪,但王维的读书经历跟留守学生相通。 

  近十年来,很多的村小消亡,并入镇小,很多孩子远离自己的村落搭乘校车前往10多里外的地方读书。还有的直接住校,周末才能回家。这就像王维远离父母在外地求学。就这样进入诗题,分析诗题含义,为下面的学习、升华感情铺垫。 

  讲到“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老师扣“独”和“异”二字。“独”是一个人;“异”是外地,不是自己家乡。讲解意思后,深入诗人内心。如何透彻理解诗人孤单、寂寞、思念复杂情感。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假设场景,供述。 

  老师问,你们有没有一个人玩的时候?学生高高举手答,有。老师追问,一个人玩开不开心?学生低声说,不开心。老师继续,为什么?学生,没有人,太无趣了,玩得很孤单。老师话题一转,王维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外地,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一个人生活,所以他很孤单,很想和父母待在一起。老师的总结让学生不仅体会了王维孤寂的痛苦。也引起留守孩子的共鸣:他们也是孤单的,也想念家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理解。诗人在特殊的日子里更加思念亲人,而那些留守孩子也是这样。留守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中只有春节团聚,逗留几天,又匆匆分别。在学生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不少父母都不能回家一探。在今年六一文艺汇演中,笔者看到不少留守学生留下遗憾的眼泪。因为他们的父母不能回家,不能陪自己快乐过节。留守学生看到同龄的孩子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嘴里吃着爸妈从大城市带来的美味,手里把玩着只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精致玩具,他们能不伤心吗?听到别人的爸爸妈妈跟孩子说“明天去吃肯德基,去公园玩”,他们能不倏然泪下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到这里,学生都知道家人登高插茱萸发现仅仅少了王维。这也说明不单单是王维思念亲人,家人也在思念远在“异乡”的王维。老师说,父母在外地打工,也是为了你们,不能团聚也在想念你们。你们想念他们吗?中秋节快到了,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可以写下来。安静的课堂上只听“沙沙”声,那声音书写孩子的挂念,盼望,心愿。 

    一堂课不需要老师投入多少情感,而是引导学生注入血与心。好的课堂善于引爆学生情愫的炸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最好的导火索,炸飞了留守学生孤单的心结。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