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让师爱传递延伸

发布时间: 2017-05-2309:28作者: 来源: 武当山特区教育局浏览量: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家访对于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家访的作用不可小觑。 

  我曾在一所学校任职,那时伴随着“课内比教育,课外访万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在班上告诉孩子们,老师要到每个同学家中去家访。孩子们听说后很是惊讶,都争着说“老师,去我家,先去我家”。不久就有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家访的事宜。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反应,使我对“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回想起我走进的每个家庭,访问过的每位学生。有家访后成功的喜悦,也有面对学生身处困境时茫然地无助……

    最隆重与成功的家访----学生进步立竿见影。

   我的第一次家访,也是最隆重的一次家访,是到学生乔路平家。乔路平,进城务工子女,老家在乡下,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还有一位不足周岁的妹妹,母亲在家照顾全家生活。她是位听话懂事的女孩,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态度端正。家庭虽并不富裕,但父母均关心她的学习。此次家访一是向乔路平的父母介绍她在校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想鼓励她继续好学上进,努力提高自己。家访那天阳光明媚,下午一放学,我们一行几人,来到乔路平家。她家住在武当山的环城路,距离学校较近。刚到路边,她的母亲就已经在楼下等候多时了。上六楼,走进客厅,房子整齐干净,桌上早已摆好了招待我们的水果和零食。我们很感激主人家的盛情。坐下来聊起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了解到乔路平在家听话,懂事,经常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习上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家在校表现优秀,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好。我们在肯定学生积极表现的同时,也鼓励她克服胆小,不爱交流说话的缺点,上课更加积极地认真地听讲回答问题,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家访的氛围始终是浓厚的,热烈的。我们与家长交谈了很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式的教育方法,教育中的禁忌等。我们的这次家访,切身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到了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的状况,对学生进行了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走进了她的心灵。家访后,我明显地能够感受到乔路平变了,上课爱发言了,愿意和老师在一起交谈了,成绩也明显的提升了。此次家访目的达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使我很欣慰。应该说是一次成功的家访。

   最难忘的一次家访-----学生现状令人困惑。

   胡明慧,女生,个子不高,平时不爱说话。坐在教室里,时常被老师遗忘,既是典型的学困生,又是留守儿童。她的老家住在武当山乡下井沟村,家中祖孙三代,三口人,奶奶、爸爸和她。母亲不知所踪,奶奶腿有残疾,其父常年在外务工。与奶奶一起生活,家境贫寒。在家访的路上,胡明慧不停地跟我们说着话,我们很高兴,孩子比以前活跃得多。她告诉我,她长大了也想去当一名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她的家很简陋,是租住的民房,家具几乎没有,一张床和几个方凳,一台21英寸的电视,桌子上还放着中午吃剩的饭菜。奶奶在门口笑迎着,一进屋,说了些感谢我们的话。也给我们介绍了家中的困难,告诉我们听说老师要来家访,孩子现在完全变啦,回来就做作业,做完作业还帮着做饭,也愿意和人交流了,懂事多了。我们也表扬了胡明慧的进步,并鼓励她继续争取做得更好。

   在回家的路上,我深有感触:留守儿童缺少的是爱,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使留守儿童无法与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太少,对他们的要求又太多,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她们幼稚的肩膀上都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多的负担。她们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改变命运的梦想。面对她们,作为教师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尽力帮助她们实现自己的梦。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无助,但我仍然坚持一个目标:教育她,培养她。家访后,我时刻关注她的变化。因为感受深,所以难忘。

   回忆家访的点点滴滴,我感受到家访不仅拉近了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距离,而且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爱心之桥。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还给予学生最真挚的期待,了解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给了他们真诚地鼓励,赋予了每个孩子最灿烂的微笑。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继续家访,因为家访不是形式,是了解,是鼓励,更是师爱的传递与延伸。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