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 2017-05-1211:04作者: 张望连来源: 云梦县义堂镇明德小学浏览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的队伍不断壮大,留下了很多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形成了“留守一族”,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的出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胆怯:没有家长关心的孩子,心里总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年龄小,常常被大孩子欺负,不敢如人交往,沉默寡言,生怕自己的言行招来了灾祸,因此处处小心,不敢当众说话,发言。

  二、不诚实:“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有的甚至被寄养在姑妈、姨妈家中,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几乎是文盲,根本就不能督促他们的学习,如果检查起作业来,他们就说作业做完了,或者说今天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一下子就糊弄过去了,长期下去就养成了说谎的习惯。

  三、羡慕虚荣: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虽然自己不在孩子身边,但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就不停地寄钱给他们,希望用金钱物质来补偿孩子的情感缺失,这样一来,学生中就形成了攀比风:比吃好、玩好、穿好,从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坏习惯,根本谈不上刻苦学习。

  四、滋生嫉妒:“留守儿童”他们也有自尊,看到周围的学生有父母的关爱,心理就失去平衡,感到自卑、痛苦,因而会从心里产生嫉妒,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嫉妒他人,甚至逃学。

  五、敏感: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得不到至亲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们的情感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久而久之,这种心灵和情感上的压抑使他们走向封闭,人变得日益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用意的轻视,因此时常情绪不佳,感叹世态炎凉,学习就不专心,走神。

  六、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受到家庭教育,同时又脱离学校的监管,代理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一个“爱”字。对“留守儿童”应关爱,要帮助、呵护“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春天般的温暖,为他们创建一个温暖的班集体,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给孩子一些生活上和心灵上的关怀吧。

  二、培育一个“情”字。就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试着以平等的身份去聆听他们的心声,随时帮助他们打开他们的心结,了解他们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三、注重一个“联”字。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做到校家互通,互帮,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时时关爱他们,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四、给他们宽容和公平。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何况是孩子,如果他们一时贪玩忘了作业或者某次考试失误,不要去责备他们,宽容比较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教师决不能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而看不起他们,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很敏感,所以老师们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别让他们心里觉得不平衡。

  让我们都来关心这些孩子吧,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下,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