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山区残障娃娃的“好爸爸” 记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9-2310:38作者: 来源: 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浏览量:

  陈振兴,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原党支部书记、校长。怀着对山区基础教育的一颗忠心,他扎根革命老区26载,坚守山区特殊教育13年。他以实干和奉献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师”“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长”“省残联30年来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爱心天使”、宜昌市“抗疫最美志愿者”,兴山县拔尖人才等多种荣誉。可他最喜欢的,还是全校师生和家长赋予他的“好爸爸老师”称号。 

  兴山县位于鄂西山区,属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县,毗邻神农架林区,地广人稀,全县常住人口不足18万,经济欠发达2015年6月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后,省委、省政府将兴山作为全省37个贫困县之一,纳入全省扶贫攻坚重点县予以重点扶持山区教育难办,底子薄,基础差;山区特殊教育更难办,经济贫困观念落后。有人曾说,特殊教育就像在荒漠里播种,永远等不到开花、结果。但陈振兴带领兴山特校一班人,以满腔的热情播种,以无私的奉献坚守,以超越血缘和亲情的大爱培育,唤醒了残障孩子沉睡的心灵,寻觅到荒漠底下汩汩流淌的清泉,打通了残障孩子成长的壁垒,将那一片“荒漠”变成了生命绿洲。 

  担任兴山特校校长13年来,他抢抓《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发展机遇,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新建,为山区的残障孩子建设了一所“宾馆式”学校,结束了“80名师生十一间房,3个学生挤一床,师生吃饭没餐厅,露天操场当食堂”的办学历史。他积极争取县、市教育主管领导的支持,率先开办湖北省培智学校首个职业教育高中班、学前教育康复班,让“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的办学目标提前实现。他组织实施的“提灯同行 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6年的翻山越岭,12万公里的送教路,完成了全县重度残障孩子送教上门全覆盖,用爱谱写了山区特殊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感人事迹,为兴山县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在陈振兴的带领下,兴山特校从“需要老师下乡苦口婆心地劝说招生”,发展到吸引了周边县、市的家长纷纷找上门来,要求送孩子入学;由一所贫困山区县特校发展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的事迹先后登上了《中国残疾人》《党员生活》《中国文明网》《光明网》《湖北电视台》《三峡日报》等10多家媒体,被报道30余次。 

  不负众望,他为山区残障孩子修建“宾馆式”学校 

  2009年8月陈振兴被任命为兴山特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由管理上千人的中学校长,一下子变为100余名师生的领头人,陈振兴着实不习惯。更让他不习惯的是,学校破旧不堪,建筑面积小,硬件设施极其简陋。特别是“无活动场地”“无餐厅”“无标准寝室”的“三无”校园环境,师生挤在狭窄的走廊上进餐,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的情景,让陈振兴特别揪心因环境简陋,不能满足行动不便的孩子的入学要求,看着家长满怀希望而来,却带着失望、背着孩子离开的背影,同为父亲的陈振兴心碎了。“我一定要给这些娃娃建一所新学校,他们有坐着吃饭的餐厅,有不用爬上铺的寝室,让每个残障孩子都能上学的念头,陈振兴心里扎下了根 

  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省内项目支持和县内三峡移民专项资金扶持机遇不到一年就争取到1000万元的资金。他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在集中地段建特校、高标准修的重要性成功争取到邓家坝小区的新校址。坚持“工程建设、学校管理”两手抓,本着“高规格设计、高质量建设”,仅用一年让一所占地6725平方米、建筑面积4269平方米,能招收12个教学班、120余名学生的现代化特校拔地而起自此兴山残障孩子拥有了空调全覆盖直饮水全覆盖”、“公共场所监控全覆盖多媒体全覆盖的崭新校园。学生寝室空气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电扇专门衣柜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提供全免费的床铺、棉絮、床单被套、脸盆、毛巾、漱口杯,全校学生享受“拎包入住”。每间寝室配备了呼叫器,便于保育员及时为行动不便的学生服务,解决突发情况。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标准的学生餐厅、温馨的寝室环境,让家长和各级领导无不赞叹:“兴山特校的娃娃真幸福,住的是宾馆!” 

  积极探索他带领山区特殊教育率先实现“向两头延伸” 

  特殊教育更需要平等尊重每个生命,理解每个生命的渴望,挖掘每个生命的潜能,让残障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陈振兴的办学追求。为了让轻度残障孩子掌握职业技能,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食其力,让学龄前残障儿童得到及时的医疗康复救治,新校建好后,陈振兴潜心研究办学模式。他积极争取县市教育主管领导的支持,于2016年9月开办了首个职业教育高中班,创造性地开发了汽车美容、酒店服务、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课程。走“外聘技师指导技能教学+内设课堂提升师生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培养之路,陈振兴变身“职教领头人”,手把手地教智障孩子洗车、打蜡、抛光,培养了一大批自信阳光、深受汽车美容店欢迎的“小能手”,实现了“轻度残障孩子自食其力、重度残障孩子自我服务”的办学目标。在宜昌某4S店工作的毕业生小云,每到教师节总会给陈振兴发来这样的消息:“虽然您不是我的父亲,可是您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凭借学校培养的技能,我成为店里的技术骨干,跟老师们一样,我用奋斗赢尊严,生活格外幸福!” 

  他大胆创新,携手县残联、弘仁医院联合创办残障儿童康复班,为全县0至14岁的残疾少儿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探索专业的医学治疗和教育康复的深度融合教师化身康复,攻克了山区残障儿童抢救性康复难题。25名残障少儿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专业康复训练,破解了“不能发音”“不能迈步”的残障难题,实现了开口说话、抬腿走路的梦想我的儿子是脑瘫患儿,7岁了还不能独立行走。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兴山特校,经过两年的医教结合康复治疗,现在成了班上的运动健将,跑步、打球样样行。是陈校长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小鑫的母亲激动地说。湖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陶慧芬带领专家团队多次到校考察,对学校的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通过湖北电视台向全省残联系统推广。 

  送教上门,他送给折翼天使一双隐形的翅膀 

  能入学就读的残障孩子实现了读书梦,收获了成长,绽放了绚烂的生命之花。而那些整日被病痛折磨、卧床不起的重度残障、无法入学读书的孩子,成了陈振兴心底最沉重的牵挂。为了保障他们平等的受教育权,陈振兴牵头成立了“提灯同行 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招募了12名志愿者,制定详实的计划、科学培训志愿者、注册登记一气呵成。“我们期待送教上门如同一盏灯火,缓解重度残障少儿的残障程度,树立生活信心,照亮成长的路,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健康成长。”陈振兴对志愿者们这样说。 

  围绕这样的期许,陈振兴采取从公用经费中挤一部分、教职工自掏腰包捐助一部分的方式,为重度残障儿童开展四项服务:一是精准摸底送政策。与县残联对接,让“教育资助”“社会救助”等政策惠及每个家庭。二是精诚服务送温暖。每次送教,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和家庭情况,同时送去康复器材、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三是精心规划送康复。在科学评估、研讨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康复训练。四是精细培育送知识。充分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和知识点,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在校生一样的教育服务。 

  六年来,遭受了“到家里来教学,还送吃的、穿的、用的,你们到底图什么呀”的质疑,经历了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爆胎、抛锚,在雪地打滑无法前行的艰辛,陈振兴带领老师们当汽车修理工、雪地里的逆行者。他争取资金一万多元为小伟家整改卫生间,告别了“旱厕”带来的不便,还添置了冰箱储藏肉类食品以防变质。他为不能站立的小淼争取护理床,减轻家长负担。他和送教团队让不能发音的孩子开口喊“妈妈”,不能迈步的孩子抬腿走路。 15名重度残障少儿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有两人进入特校学习,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校园生活。家长更是走出了绝望的泥沼,从孩子的变化里看到了满满的希望。“我的娃娃以前头都不能转动,更不用说伸手拿东西了。自从老师们每个月来给他按摩、送教,你看他手指灵活了眼睛里有光了们的生活有盼头”高桥乡龚家桥村重度脑瘫患儿小伟的母亲开心不已。 

  十三年的无悔坚守,陈振兴带领他的团队勇敢探索,大胆创新,用爱与责任践行共产党员使命,给山区残障少儿最优质的教育,融化生命的冰雪,升腾美好的希望。他让山区薄弱特校走向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让每一个遇见他的人,生命得以更好地拔节,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