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教授暑假带学生深山抓蜘蛛 与蜘蛛打交道36年 培养的“蜘蛛侠”正在挑大梁

发布时间: 2018-08-2809:27作者: 来源: 楚天都市报浏览量:

图为:从事蜘蛛研究36年的陈建教授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通讯员吴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图

  在美国好莱坞大片中,能从手腕间射出蛛丝的“蜘蛛侠”是正义化身。在湖北大学,也有一群“蜘蛛侠”,他们常年在外采集蜘蛛,所做的蛛形学研究在国内都享有盛名,61岁的陈建教授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日前,他被学校推荐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看似丑陋的蜘蛛,却是陈建的心头宝。36年来,他寻蛛的脚步走遍全国,已发布50余个新种,在湖大培养了一代代“蜘蛛侠”,带着学生到野外去捕蛛,更是每年暑期的“必修课”。“我们国家究竟有多少种蜘蛛,现在还没弄清楚,跟蜘蛛有关的研究也从未停下脚步。”从7月30日到8月25日,他带着3名研究生一直在在湘鄂两地的武陵山区,辗转捕蛛。

  师徒4人深山抓蜘蛛

  在野外考察期间,记者几次联系陈建教授都在晚上,白天他们都忙着在山里抓蜘蛛。

  7月31日从武汉到恩施建始后,他带着学生一路爬过利川的星斗山、宣恩的七姊妹山、湖南石门的壶瓶山后,到了宜昌五峰。“今天下午,我们在山林里看到的大多是棒络新妇蛛,只采集了两对,研究生态不能破坏生态嘛。”8月23日晚,陈建告诉记者,当天他带着学生在宜昌五峰付家堰桥料村一带捕蛛,一天抓下来收获不错,酒精指管里有了200多头蜘蛛。

  女研究生钟锐是第一次出来进行野外考察,适应了翻山越岭的辛苦后,觉得做这项研究的乐趣还不少。“这次出来看到好多树上有大团的网,不像一般漏斗蛛的网。我们猜测并验证了它是毛虫的丝组成的。陈老师提出与蛛丝进行成分比较,看这种虫丝是否可以利用。”

  当然,也有辛苦和危险。每天早上八九点出门,下午四五点回来,中午就在野外啃面包等干粮,累了就在树林子里歇一歇,“有些蜘蛛是晚上活动,前两天晚上我们出去采集时,两次遇到毒蛇。”陈建说,晚上10点多,当头灯照到几步远外的蛇时,大家都吓了一跳,事后一查是银环蛇。“蛇不会故意咬人,我们一般都会拿着棍子,边走边敲打草丛,提前把它惊走。最怕它冷不丁出现在很近的地方,以前有学生被吓晕过。”

  近一个月的野外考察,师徒4人采集了约5000头蜘蛛。“回来后要进一步研究,看有没有特别的新种。”陈建所在的湖大团队承接了一个国家专项,对武陵山区的蜘蛛进行生物多样性考察,采集到的标本多多益善。

  “蜘蛛侠”的世界不单调

  陈建被称为湖北大学第二代“蜘蛛侠”,尽管蜘蛛研究很冷门,“蜘蛛侠”们却自得其乐。“一开始我们接触的都是蜘蛛标本,了解多了就不害怕了。”女研究生张佳琛告诉记者,刚开始主要担心蜘蛛有没有毒。陈建上课时告诉她们,有的蜘蛛长有螯肢,能刺入人体并释放毒素,但剧毒蜘蛛极少见,本地蜘蛛一般毒性很小,仅能猎捕昆虫,对人危害不大。后来,她试着喂活体蜘蛛,加上陈建示范如何抓蜘蛛,这样一步步下来,对蜘蛛的恐惧就慢慢消除了。“有些蜘蛛爱攻击,偶尔同伴被咬了,我们就调侃要变成蜘蛛侠了。”

  爬山、挖洞,有些蜘蛛生活在水里,还得下水去抓。陈建告诉记者,采集蜘蛛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捕虫网,拍打灌木、树枝等,等蜘蛛落到网兜里后,就用塑料指管套住。“我们每次出门的时候,带的指管加起来有上百个。有些蜘蛛放到一起会打架,如果不需要带活的回去,就把它们浸泡到酒精中,可以放一百年。”

  陈建他们随身带的还有筛网,采集落叶层和表层土里的蜘蛛时,就戴着帆布手套,连土带叶一起捧进筛网中,蜘蛛会被筛到下面的布兜里,再把布兜摊到白布上采集。“今年人太少,我们没带喷雾机,那可是‘高射炮打蜘蛛’。”他说的喷雾机有点像汽油发动机,有很长的钢管,农药雾化后随烟从钢管中喷出,像单缸摩托车一样响,目标就是一些高大树冠上的蜘蛛,等它们掉到树下的白布上,过一小时后再采集。“采集过程中能见到很多特别的昆虫,在显微镜下观察蜘蛛也很有意思,那是另一个世界。”研究生卢静思跟着陈建学习已有两年,他告诉记者,夜间采集时,头灯照过去,有些蜘蛛的眼睛会像小星星一样闪亮;最高兴的就是采集到成对的成熟蜘蛛,可以方便之后的研究。

  寻蛛的脚步走遍全国

  数以万计的玻璃瓶中,存放着各种各样的蜘蛛标本。8月27日,陈建穿行在学校实验室的陈列柜间,如同在蜘蛛王国“巡视”,经过40年沉淀,这里已成为庞大的蜘蛛标本博物馆。

  湖北大学的蜘蛛研究全国闻名,尤其是资源调查和经典分类学。“实验室里用来观测的标本,不可能从天而降。蜘蛛分类学需要实地探访。”这些年来,陈建每年都会出去,寻蛛的脚步几乎遍布全国,森林、洞穴、热带雨林等地方都是寻蛛的好地方。“我们一般不去大城市,去的地方都是人类活动比较少,植被环境好的地方。”在陈建看来,不少蜘蛛的活动分布有地域性,需要研究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像节板蛛这种最原始的蜘蛛类群,就只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国、日本等地,美洲、欧洲、澳洲和非洲等地都没有。“蜘蛛的腹部是不分节的,只有近亲的类群如蝎子,有分节,而节板蛛的腹部背面却有分节的痕迹,属于原始的痕迹。”越是研究深入,他越觉得研究蜘蛛有意思,年年暑假都要出去,一去就是一个月。

  也有冬天出去的时候。2012年春节过去没多久,陈建就和同事刘凤想、研究生全丹一起赶到了庐山,山上还很冷,冷得瑟瑟发抖的3人在山里寻找着一个盖蛛物种。连续几年,他们都只在5月采集到了这种蜘蛛的雌性,没有采集到雄性。“求偶交配的时间肯定在这之前,我们推算应该是三四月份。”天寒地冻地找了几天,他们终于采集到了还没成熟的雄蛛,带回实验室饲养成熟后,才获得了需要的标本。

  爱轮滑爱篮球更爱科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1岁的陈建还是个运动达人。

  4年前,陈建在网上搜索教学视频,跟着教练学了两次轮滑基本动作后,每天晚上都到湖大的太阳广场练习,3个月后不仅学会了轮滑,还能一口气滑5公里远,经常跟着大学生们一起“刷街”。“运动是我一直喜欢做的事,读书的时候,跳高、跳远、短跑、标枪等都是我的强项。”他不仅圆了幼时的滑冰梦,还一直坚持打篮球,投篮命中率达六成。“我们到野外山区,爬山、走险路都是常事,多锻炼身体,能多出去几年,多做几年研究。”“相比行政工作,我更喜欢做科研。”陈建曾任湖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在职期间,该院顺利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教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至今仍承担每年100多学时的讲课任务,为本科生讲授《文献检索》,为研究生教授《蛛形学》、《数据分析常用软件介绍》等课程。

  36年前,陈建来到湖大,跟随第一代“蜘蛛侠”赵敬钊教授,研究利用蜘蛛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如今他仍在这条路上坚守,去年曾在世界农学类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评价茶园蜘蛛对茶园主要害虫的捕食作用。多年来,陈建先后培养博士、硕士30余人,这条研究路上有了更多“蜘蛛侠”。他的学生刘杰教授已成为湖大第三代“蜘蛛侠”的代表人物,首次建立了蛛形纲蜘蛛目1个新属,还发现了100余个新种。“最想把全国到底有多少种蜘蛛弄清楚,但到现在连湖北都没完全清楚,这条路还很长。”陈建告诉记者,全世界已报到的蜘蛛有4万余种,中国已记录5000多种,但是按照每年报道的蜘蛛新种来看,保守估计,世界上有10万种蜘蛛,中国则有1万种以上。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