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银灰色草原”我校教师三赴新疆支教 ——记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援疆教师盛冠麟

发布时间: 2018-03-2310:26作者: 刘彦来源: 鄂州职业大学浏览量: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现在去就适应多了,新疆是个好地方!”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天性乐观的盛冠麟如此回答。20178月,身为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医学美容专业教研室主任的他第三次踏上了援疆支教的路途,从20143月至今,他已经分三次去往新疆支教一年半,初衷很简单,以身作则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贡献。    

  学生的话激活他支教的心    

  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盛冠麟,在医学院担任专职教师十余年,主讲《人体解剖学》,《外科护理》,《医学造型设计》,曾任医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 

  “我喜欢和学生打交道,而且愿意做学生工作,学生们都把我当朋友。”盛冠麟说。因此,2011年他担任学生支部书记期间,学院便让他协助校团委,负责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湖北西部支援计划,而这也间接促成了他的援疆支教。 

  那时,他经常会向QQ群里的学生党员介绍相关情况,并鼓励他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天,一名毕业的10届学生党员在群里开玩笑问他,盛老师你让我们学生到西部去为那里的发展做贡献,为什么你自己却不去呢? 

  这一问让盛冠麟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他这样回答学生,“湖北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有年龄限制,另外也没有学校老师的名额计划,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去!” 

  学生看似玩笑的一问激活了盛冠麟那颗一直想支教西部的心。他说,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很想去西部或贫困山区支教,但由于个人原因,这个想法只能埋藏在心底,而且工作后一直没机会实现,若是有机会自己真的想到那些地方去做贡献。 

  2014年,盛冠麟得知学校有湖北省教育厅短期援疆项目,他毅然请命。当年3月,他如愿去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支教。     

  强忍不适全身心投入工作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博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银灰色的草原”,这里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蒙古、哈萨克、维吾尔、汉、回等民族,为蒙古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虽然之前在网上对博州的风土人情有了初步了解,但当你真正来到新疆,就会被这里壮美的塞外风景所吸引。”盛冠麟说。 

  实际上,迎接盛冠麟的不仅有美丽的风景,对北方气候的各种不适也随之而来。他说,博州属大陆性干旱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极大,多风沙少雨,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5.6℃,当地气候干燥、水质偏硬,初到博州时常常会流鼻血、发咽喉炎、腹泻,而且因与内地有2小时时差,失眠也是常事。 

  身体上的不适可以忍受,对亲人的思念却最难克服。当时正是新疆反恐维稳严峻时期,出于安全考虑家人起初并不同意他援疆支教,他虽全力说服了家人,内心却也因无法尽到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而充满歉疚。 

  但他知道,此次来的目的是协助对口支援学校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促进该校高职内涵建设,他必须快速调整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    

  圆满完成任务获受援学校表彰   

  初到学校,让他惊叹的不仅是完备的校内设施,更有少数民族师生的热情淳朴。援疆老师走在路上,迎面走过来的少数民族学生都会停下脚步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主动问老师好。 

  “还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素未谋面的同学打听办公室的位置,她不仅告诉我具体的楼层而且亲自给我带路。”盛冠麟说。 

  受援学校为援疆老师安排了单独的集体宿舍,为了满足援疆教师工作需要,学校还给每个援疆老师配发了个人电脑,让老师们深受感动。 

  盛冠麟介绍,他在对口支援学校主要负责医疗卫生教学部常规教学,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承担成人教学班教学任务,兼任2016级民族护理班辅导员。 

  在平日的教学中,他注重民族团结,与结对教师做到互学互助共同进步,设计了“民汉班级联谊”、“优秀作业评选”、“学生手抄报展览”、“感恩讲堂”专题讲座、“社区志愿服务”、“一二九汉语演讲比赛”、“师生联欢会”等积极向上、主题鲜明的班级第二课堂活动。 

  他还多次深入当地医疗卫机构,组织岗位调研和实习巡查,联系新疆博州人民医院、新疆博州蒙医院、博州精河县人民医院、温泉县人民医院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协助解决受援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护理人才培训基地设置等校企合作共建项目,积极推动受援学校高职专业建设发展。 

  同时,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指导社区开展义务健康体检,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疾病防控讲座。 

  “既然援疆学校对我们如此重视,我们就要做到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真正为受援学校做贡献,回报他们的一片赤诚。”盛冠麟说,正是因为这“三用”,自己圆满完成全部预定援疆工作目标,还荣获受援学校教学部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表彰。    

  助力西部教育三赴新疆支教    

  20147月,第三批湖北省教育厅短期援疆项目结束,盛冠麟回家准备了十余天后,8月份他又加入了第四批援疆教师队伍,直至20151月。 

  对于援疆,他用了16个字概括“磨炼意志,开扩眼界,促进交流,拓展格局”。他认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是对个人意志最好的磨砺,通过援疆他增强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树立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援疆教师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当地受援单位也不乏名师,与他们交流学习能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 

  援疆支教生活无论有多么艰苦毕竟是短暂的,作为援疆教师最终会回到故土,然而在严峻的反恐维稳形势下,本地老师们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留守在边疆地区,他们才是边疆地区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东、西部发展仍存在着巨大差异,教育对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有着重要价值,所以我们要助力本地教师,把内地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办学经验、知识技能传入新疆,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盛冠麟说,他会为此不断努力。 

  而他也积极地践行自己的承诺,20178月,他再次申请援疆,成为湖北省第九批援疆教师,援疆时间6个月,这也是他第三次踏上新疆的土地,他说他真的爱上了“银灰色的草原”。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