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驱动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长河青年学者、优秀教师王小梅博士

发布时间: 2018-03-0109:57作者: 叶涛来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浏览量:

  “人的一生中总会面对很多选择,要么选择喜欢的,要么喜欢选择的。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行,就该把它当做自己的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2011年7月,王小梅从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七年来,王小梅基本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小梅姐”。她时常提醒学生,也暗暗告诫自己:“多些行动,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不畏挑战 一心做好科研 
  “科研是我的梦想,为了梦想,我一直在路上。”读博期间,王小梅一直做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来到武生院任教后,她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对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了调整,开始尝试向应用型转换。考虑到当时的临床需求,王小梅着手一种新型牙周屏障膜的研究,而这个项目一做就是三年。说到那段自己一个人摸索的时光,王小梅感慨颇多,“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科研尤其如此。唯有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2013年,王小梅加入了该校生科院楚天学者李毅教授的科研团队。每周一次的科研组会,同事之间的频繁交流研讨,让她开始寻找自己研究纳米生物材料和病毒的契合点。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实践,2017年,王小梅取得两项科研基金:《人博卡病毒样颗粒作为肺癌靶向性纳米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博卡病毒样颗粒的靶向性基因载体的研究》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王小梅正积极准备去美国的签证,在学校的支持下,她马上就将加入我校楚天学者、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邱建明教授的实验室,深入开展病毒基因载体方面的研究。“科研的路很长,我会一直往前走,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勇于创新 紧跟学校“双创”育人步伐
  王小梅非常注重知识的及时更新,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浓厚氛围影响下,王小梅带着她的六名本科生科研助手,历时三年,接力完成了《一种新型牙周屏障膜的研发与推广》项目。该项目一举夺得该校第二届“长河-金秋杯”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特等奖。“要创业首先要创新。”王小梅介绍说,通过项目化驱动,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在项目里成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宋俊芳是参与这个项目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后被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一家著名企业录用,工作仅一年,年薪就过十万元。随后,崔毅飞等几个同学接过接力棒,在王小梅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牙周屏障膜,不仅能有效阻隔拔牙术后细菌入侵,还有利于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而价格仅为国外胶原口腔修复膜的十分之一。
  成绩固然可喜,但其中的心酸历程,王小梅如今回想起来也不禁唏嘘。为了能成功采集到牙周韧带干细胞样品,王小梅经常“厚着脸皮”带着实验组的学生宋俊芳等几人去蹭《免疫学实验》课中的免疫动物——兔子。费尽周折好不容易顺利拔完兔牙,而在兔牙上采集牙周韧带干细胞时却发现,很难成功采集到牙周韧带干细胞样品。实验的第一步就困难重重,学生们都特别沮丧,一度出现了畏难的情绪。
  为了调整大家的心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王小梅主动联系了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工作的师兄,趁着周末,带着学生一起实地考察学习。随后,阳逻经济开发区附近大大小小的口腔门诊,各个医院的口腔科都成了王小梅和学生们的长期根据地,时常能看到她们蹲点的身影。
  研究过程中,王小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一般每周都会组织大家开一次组会,和学生一起交流研讨实验心得。“学生们在项目里成长是我的终极目标”,通过项目化驱动,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图为王小梅老师(右)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大胆尝试 打造花样新课堂
  从初为人师时上课紧张“没话说”到现在“话太多”;从每次上课前去别的课堂“偷师”到现在常被新教师蹭听;从以前总有学生缺课到现在总有学生来蹭课。在教学的道路上,王小梅一路披荆斩棘,苦练教学内功,勤修专业素养。“第一次走上讲台,我紧张到手发颤,看着台下一双双黑亮亮的眼睛,脑子一片空白。”提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王小梅仍记忆犹新。
  为提升教学水平,王小梅经常向学院里有经验的“大师”求教。李毅教授曾笑话她“跟屁虫”,但王小梅却乐此不疲。“听李教授的课时,我是全副武装的。除了课本、笔记本、水性笔等一些基本用具,我还会带录音笔、DV。”课后,王小梅会反复观看录制的视频,认真揣摩。“如何将每一个知识点巧妙的串联,怎样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是我揣摩的重点。”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反复实践,王小梅也有了一套自己的专属教学方式。同事们总夸她“胆大心细”。
  在《微生物学》课程期中考试的前三周,王小梅想出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改卷的办法。她要求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出一套试题,必须有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四种题型,知识点需覆盖《微生物学》前四章,并要求附上答案。考试当天,每个学习小组选取一名代表抽试卷,抽到哪一套就做哪一套。考试结束后,也由学生们互相批改试卷,并标记答案在课本上的位置。没想到的是,王小梅的独特考试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生物技术专业郭靖同学说:“自己出题是自我复习的过程,对学习很有帮助。”王小梅一直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知识要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王小梅发现,很多基础实验项目“高不可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接地气”的实验项目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还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王小梅在仔细研究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课程结构后“突发奇想”,将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材料定位到了青年人普遍烦恼的青春痘上。
  王小梅的很多新奇想法总是让学生们又爱又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王成同学说:“很多时候,小梅姐的很多要求,听起来总是感觉不可思议,有点儿奇葩。但很容易挑起大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过后你还会发现,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还会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点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小梅姐的课不仅脉络清晰,通俗易通,还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生物工程专业钱学森实验班学生黄格格现在海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现在提起王小梅老师,她仍感激不已,“小梅姐引导我们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我现在仍在用。” 
  回首这些年的经历,王小梅说:“韶华易逝,容颜易老,七年多来变化很大也很多,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以及工作伙伴的热爱。‘爱’驱动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