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育人两相宜

发布时间: 2017-06-2210:38作者: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浏览量:

  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201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月被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武汉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李亚伟教授最近既忙碌又喜悦,忙碌是他生活的常态,而喜悦则是忙碌之后的“水到渠成”。  

  科学科研 瞄准高精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和消费国,70%的耐火材料产品用于钢铁生产,是服务和保障冶金高温工业安全运行、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材料,耐火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生产钢铁产品的质量。    

  1992年,硕士毕业后,李亚伟留校从事耐火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武科大参与了国家“六五”以来,耐火材料领域所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囊括该领域近20年所有国家科技奖,是国内耐火材料研究领域第一方阵。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李亚伟开展非氧化物—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制备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经过近20年研究,开发的系列产品在武钢、鞍钢等推广使用,该项目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本世纪初,李亚伟又开展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和新一代碳复合耐火材料研究,提炼新技术大幅提高碳复合耐火材料性能。在耐火材料节能方面,他与同事李远兵教授合作,通过革新技术,显著降低高温设备的能耗。  

  节能降耗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成为世界高温工业发展的新要求,耐火材料作为钢铁、陶瓷等众多高温工业的关键基础性材料,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要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耐火材料要在为高温工业所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因此,世界范围内的耐火材料工作者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开发出新的耐火材料技术。李亚伟又将研究目标瞄准轻质骨料耐火材料技术的研究。   

  每一次转型,都瞄准耐火材料领域的前沿。为解决炼钢转炉耐火材料高效长寿和净化后钢水再污染等问题,李亚伟教授和李楠教授经过多年艰苦的科研,掌握了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并成功用于产业化。    

  该项成果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武钢、宝钢等50余家钢铁企业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该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2012年获湖北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奖。   

  近年来,李亚伟教授又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团队成员涉及材料、冶金、热能、岩土力学等众多领域。李亚伟说,跨学科团队一方面对耐火材料的理论体系进行提升,一方面可以使我校耐火材料的特色更加鲜明。   

  李亚伟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耐火材料科技攻关、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5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2项,授权6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 面向国际化 

  李亚伟教授从事教学工作25年,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言传身教,重视教书育人。他说,年轻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前途,也关系着耐火材料行业的未来。为此,他不遗余力培养学生、培养青年教师。  

  虽然工作繁忙,但李亚伟每天日常工作间隙或下班后,都坚持回课题组“加班”,与学生交流科研进展,指导课题组的具体工作。到周末,在没有行政事务时,他又抓紧时间了解并指导学生学习。   

  李亚伟具有国际化视野,对学生也有同样的要求。他努力给学生创造出国交流学习机会。近6年来,每年至少有一名学生获得为期半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机会。他指导的本科生获湖北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超过5人,指导博士生陈希来、罗明的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硕士、博士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2005级硕士研究生王廷力是李亚伟的学生。他说,李亚伟老师言传身教,让我接触到很多最新的专业理论和国际前沿的先进观念,技术研发能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严谨的冶学态度、创新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使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短短六年时间里,完成了从普通技术员到企业领头人的跨越。    

  目前,李亚伟教授年均教学工作量近600个,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培养青年教师10名。   

  李亚伟在教学科研之余,总是抽时间与年轻老师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听年轻老师讲课,指出存在的问题;鼓励青年教师进团队参与科研,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刚进校的青年教师科研经费有限,李亚伟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题中,给他们提供锻炼平台,并悉心指导他们申报各类基金项目。青年教师研究方向不明确,他又进行引导,并结合大家的知识背景提出可行性建议。  

  有个细节金胜利老师很多年都记忆犹新:有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3月底截止,而研究课题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而此时李亚伟教授正在德国弗来贝格工业大学访问。金胜利不得不硬着头皮给李亚伟打电话。  

  当时,课题组人员分散,交流讨论不方便。金胜利在学校做实验,查阅文献,然后将实验数据通过电子邮发到德国,李亚伟晚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再将修改意见发给金胜利,一个小小的修改需要往返5、6次邮件。最后几天,李亚伟更是通宵守在电脑前,核实材料,提出意见,直到每个数据准确无误。最终,该项目成功获批。   

  目前,李亚伟教授团队已有金胜利、桑绍柏、李淑静、徐义彪等多名青年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这些青年教师在李亚伟教授的带领下,快速成长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我国耐火材料学科储备了力量。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