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爱的坚守

发布时间: 2017-05-1909:01作者: 王守玉来源: 浏览量:

  丹江口市牛河林区水田沟教学点教师陈光清,38年来,他先后在两所村小任教,与山村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村小成为教学点,他依然两次选择“留下来”,成为仅有两名学生的“单兵教师”。38年里,他爱生如子,对留守学生、学困生、困难家庭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学生贴心的温暖,学生亲切地称他“亲爸爸”、“好爸爸”。他本可以随移民搬迁到条件优越的湖北沙洋县任教,但他选择一个人留下来,深深地爱恋那片教育沃土。他说:“我以最真挚的爱心,守护着山区教育的这片热土,守护着山区孩子心中的那一束阳光,我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职业生涯的尽头。”

  选择教师 人生坚定的决绝

  1962年,陈光清出生在丹江口库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牛河林区东沟村,这里沟深林密、贫穷落后,村里没有几个能有高中、中专的“文化人”,一些同龄青年带着人生理想远离了这个“穷窝窝”,村小学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来担任教师,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10里之外的其他村小上学。1978年,高中毕业年仅16岁的陈光清,人生理想是考上中专或大专,吃上“皇粮”,走出大山,彻底改变个人的命运。此事,家乡父老乡亲三五成群地找到他,苦求他能留在村上当民办教师,好让家乡更多的孩子告别“上学难”,村小学校长也找到他,说:“留下吧,村里孩子需要你,山村教育需要你。”陈光清转过身,抬起头,望了望校园的天空,咬了咬牙,坚定地说:“好,留下来,一辈子就在扎根在这里,当一名称职的教师。”就这样,他扬起教鞭,走上讲台,在村里当起了“孩子王”。

  选择教师,他信心满满,浑身充满了教育智慧和爱的力量。他深深地知道,当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单凭“苦干、时间和汗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学习有关教育专著,尤其是教育名家和“大家”的论著。课余时间,他如饥似渴地“恶补”教育教学的知识,如同一个饥饿的婴儿吮吸母乳般的力量,尽最大的努力、用最短的时间,补上“教育专业知识”。星期天、节假日,他步行30多里去到城区书店购买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如同珍宝,放在衣兜里,只要有时间他就拿出来看,一年时间,他阅读了100多本教育书籍,为教书育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名老教师无比赞叹道:“陈光清有学劲、有钻劲、有干劲,让山村小学看到了新的希望。”

  陈光清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教育经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班级管理举措、差生的转化等,他都十分诚恳地向其他教师请教和讨教,课余时间就“缠着”和“黏着”老教师,甘当老教师的“小学生”,老教师很是乐于把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专递给他,使他如同禾苗在阳光和雨露下“茁壮成长”,受益终身。一年时间,他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但他没有沾沾自喜,明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要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教师,就必须要取得合格学历,于是,他向考取中师发起了“总攻”。教学之余,他系统地复习有关课程,牢记的掌握考试知识,1990年考入郧县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人们十分仰慕的真正意义上公办教师。此后,他又自修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专科文凭。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教师的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方能驾驭好课堂,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关爱学生 人师贴心的温暖

  东沟村小学是一所集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偏僻学校,山大、沟峡、路窄,学生上学要翻越大山,穿过峡谷,路途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从山上崎岖的“羊肠小道”摔倒,滚到山沟,浑身受伤,甚至致残。天晴还好说,要是逢上雨雪冰冻天气,学生上学“难于上青天”。有的学生上学,要乘坐小木船,渡过汉江河岸,遇到大风天气,更是提心吊胆。遇到恶劣天气,他把顺路的学生集中到一起,结伴回家。他从前边作为“领头雁”,左手抓住路边的松树,右手紧紧地抓住学生的上衣服,后面学生手拉手一个紧跟一个地一步步前行,直到把路途遥远且险峻的学生一个一个安全地送到家里,最远的要走五六公里,他才能放下心来,常常是深夜才回到自己家里。工作38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行路难”而受伤,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辍学。

  陈光清班上的学生有过半是留守儿童,学生寄宿在学校,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关爱,看到学生“渴望亲情”的眼神,他在心理暗暗发誓:决不能让一个留守学生心理留下成长的阴影,要给予他们童年的快乐,生活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生兴趣。为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他花费了不少心血,在学习上认真负责地传授知识,及时辅导,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生活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常提醒学生,说:“要注意卫生,该洗头了,不要追逐打闹……”学生的头脏了,他给学生洗;衣服脏了,他给学生洗;指甲长了,他给学生剪;书包破了,他给学生缝;学具没了,他给学生买……学生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含着热泪,拥抱着他,亲切地称他叫“爸爸”!学生陈兵说:“陈老师是我们的恩师、最好的老师,更是我们的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像陈老师一样心中有爱,把贴心的温暖献给学生的好老师。”

  工作期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学生就寝时,有的不会脱掉衣服和鞋子,和着衣服、鞋子钻进了被窝里。他就手把手地教学生脱衣服和鞋子,手把手地教学生系纽扣和鞋带,细致入微,耐心周到,直到每个学生生活学会自理。夜晚,他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到寝室看看,帮助学生掖被子,喊学生起床小便。早晨,他第一个起床,倒掉学生的粪便,帮助学生叠好被子,督促学生洗刷。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但学生记得他是“最美的老师”。

  2001年,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丹江口市教育局实行学校布局调整,东沟村教学点被撤销,陈光清老师随学生来到了水田沟小学任教。农忙时,家长忙得顾不上孩子吃饭,陈光清就把学生留在学校里,中午给学生做饭,饭后让学生在教室里午休,他还自告奋勇把全校学生的午休管理全包下来,中午在各个教室之间巡回护导。学生家长称为他是“校园安全的守护神”。

  陈光清老师种菜、劈柴样样都干,给学生提供可口的饭菜,使学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营养。学生生病,他骑摩托车把学生送到十几公里远的牛河卫生院,得到及时治疗。他把自己80岁高龄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学校,给留守学生做饭、盛饭、洗衣……

  一年级学生王赫,爸妈在外地打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去年春季在校上课,王赫发现王赫精神不振,连忙拿起体温表给他测体温,一看39度,他背起王赫往卫生室飞跑,王赫得到医生的及时医治,打完吊瓶,病情缓解,又回到教室教师继续上课。

  学前儿童徐成良,母亲智力低下,他父亲在镇上打工,一早把孩子送来起身就走,徐成良坐在位子上,头挨着桌子,不一会儿,呕吐不止,桌子上、书上、衣服上,全是呕吐物。他忍着几次呕吐为徐成良擦洗,又背着他到卫生室治疗,几十年来他为学生支付医药费也记不清了。

  坚守山村 无怨无悔到“春秋”

  1999年,东沟村小学由于学生人数减少,成为教学点,只设一至二年级。当时中心学校领导找他谈话,说:“你是我们山村一名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年代课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学生爱戴,家长称赞,想把你调到条件好的中心小学任教。” 陈光清委婉谢绝了领导的好意,说:“谢谢组织的信任和关心,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是党的好政策把我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我以实际行动回报教育,扎根教学点的信念不会动摇。”就这样,学校其他教师全部调走了,而陈光清选择留了下来。践行他“扎根山区,甘为孺子牛”的誓言。陈光清兼任二个年级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每节课都是这个年级安排完作业去,给其他年级讲课,一刻也不能休息,每天7节复式教学课下来,陈老师常常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工作的繁重和劳累难以想象,但陈光清从不说一声累,叫一声苦,谈一句后悔,他更加潜心教学,用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做人,在不断的教学与反思中,探索出了复式教学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一帮一带,一管多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大增。

  由于长时间的讲课得不到休息,甚至连喝口水润嗓子的时间都没有,陈光清患上了严重的慢性咽喉炎,说话声音嘶哑。每次复发,咽喉红肿,说话、吃饭都困难,学生家长看着心疼,就劝她休息几天,而陈光清却说:“种坏了庄稼只是耽误一季,我若一点不舒服就放假,就会毁掉孩子们的一生啊!”妻子劝他住院治疗治疗,他生气地说:“我去治病,那学生上课咋办?暑假再说!”妻子知道他的脾气,犟不过他,只有含泪目送他走向学校。

  2001年,陈光清跟随学生来到水田沟中心小学任教,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毫不示弱,与年轻教师打起了教学擂台,开展教学大比武,主讲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反思课,每次竞赛考评名列第一,获得滚烫的荣誉证书。荣誉的背后,是陈光清艰辛付出和奉献教育事业的高度浓缩和深度凝结。期末统考,陈光清所教的三年级数学和五年级思品统考成绩均名列全区第一名。他个人因业绩突出,多年被丹江口市教育局授予“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度他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

  2009年,陈光清再次迎来好机遇,作为丹江口库区的移民,他可以和全家一道外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湖北沙洋县后港镇,并可进入到后港镇中心小学任教,月工资也比现在要高出一千多元。一边是优越条件和待遇优厚的后港镇中心小学,一边是日渐萎缩也将成为教学点的水田沟小学,陈老师依然选择了一个人留下来,而他们全家搬迁移民到沙洋县。面对家人的埋怨和人们的不解,陈光清说:“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哪里从事教育,工资有多高,挣多少钱,而在于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我必须得为家乡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今,曾经有700多名学生的水田沟中心小学,又成为教学点,陈光清再次成为身兼多职的水田沟教学点教师,再次开始了“单兵作战”的教学生涯。他说:“我以最真挚的爱心,守护着山区教育的这片热土,守护着山区孩子心中的那一束阳光,我要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职业生涯的尽头。”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