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石市<正文

黄石市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教育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 2017-10-1709:55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作为“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教育扶贫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黄石市教育系统紧盯1.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0所贫困村学校,制定“1+7”行动方案,聚焦“全面改薄惠民生,教育扶贫挖穷根”的重点,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基础性、先导性和根本性的作用,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教育精准扶贫这场硬仗。 

  一、精准落实资助政策 

  一是紧扣“一个目标”。紧紧围绕“保障建档立卡的贫困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根本上促进贫困家庭脱贫”的目标,采取“减、免、补、贷、奖”多种措施,将0—16周岁18458名贫困人口信息与在校生学籍、资助信息进行比对,优先保障建档立卡、低保、低收入等贫困家庭子女学生享受资助政策。 

  二是突出“两个重点”。以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提高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为重点,建立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信息台账,完善教师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关心关爱特困群体子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确保三个“到位”。从政策宣传入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在春秋季开学前后,我们在市级各主流媒体开设资助专栏专版,发放资助政策宣传资料30多万份,并通过扶贫工作队走村入户、教职员工参与的“三访三抓三评”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力争资助政策家喻户晓。 

  四是制定四项“规范”。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四项资助工作规范,将精准扶贫工作责任压实到科室及基层学校,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上半年,认真落实优先保障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贫困家庭和贫困村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在精准资助、精准提质上下功夫。全市已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2931.3万元,资助学生34393人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5233 人次,发放资金3688万元;阳新、开发区“两镇一区”11.2万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二、精准压实控辍保学责任 

  一是多种途径“结对帮扶”。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三访三抓三评”活动,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教师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或留守儿童。安排25所城区优质中小学、8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先后组织100多批次物资捐赠。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已走访12714名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学生。帮扶了130个贫困村、150所学校及教学点,为11806名贫困户子女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 

  二是搭建平台“传递爱心”。建立了22个留守儿童之家,开通100多部亲情电话,3所特教学校教师主动走进残疾学生家庭,开展劝学活动;经常性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形成了家校共搭爱心桥,汇聚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是创新办法“织牢网络”。制定并争取各类倾斜政策,为贫困地区学生升学就业搭建“绿色通道”。阳新县2076名考生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被普通高校录取,36名考生通过“精准扶贫计划”被普通高校专科学校录取,3337名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高考升入高职院校。近两年黄石二中等省级示范学校面向阳新和开发区“两镇一区”降分录取了109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同时,拟定全市控辍保学实施办法,整合部门力量,层层传导压力,织牢控辍保学的责任网络。2017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达到100%。 

  三、精准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根据全市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精神,调整全市教育整体布局,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精准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筹集建设资金3252万元,支持贫困村镇新建、改扩建11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筹集建设资金2.2亿元,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及信息化建设等,改扩建农村学校115所。目前,已竣工校舍95937平方米,室外运动场19044平方米,围墙4217米,护坎护坡860立方米,购置教学及生活设备5801万元。 

  四、精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实施百校千师计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增强。全市新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702人,全部到乡镇基层学校任教。选派98名黄石城区优秀教师到阳新乡村学校支教;组织教育讲师团对口扶贫送教18次,开展送教下乡、集体教研等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培训乡村教师1970人。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4582人,2449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周转房196套。从今年起,所有申报高级职称教师必须有至少1年以上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经历。 

  五、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对接黄石经济产业链,培养多层次产业人才。上半年,组织近500名学生参加了8大类职业技能比赛,1.3万名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展示活动。开展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培养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针对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企业用工困难,组织972名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下半年继续组织中职三年级学生1500人到企业实习。 

  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上半年,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养殖、电工、钳工、焊工、铣工、会计、计算机、汽车驾驶培训及危化品从业人员、矿山安全生产等特种作业培训,对实用型农民培训了2966人,其中2134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三是助力产业扶贫。市教育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点面结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开发区益昌村推进父子山登山步道建设,推广水蜜桃种植;在阳新县湖田村开发石佛洞旅游,推广腊米种植,增加农民季节性收入,着力推进“农旅文”融合开发,努力把湖田村建设成精准扶贫示范村。 

  教育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三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是政策宣传立足一个“全”字。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做到全面覆盖、全程覆盖、全员覆盖,确保政策人人知晓,实现应助尽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控辍保学立足一个“合”字。针对贫困户子女潜在的辍学风险,为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广泛开展“三访三抓三评”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员工走村入户,走进家庭、贴近学生,劝学保学。通过联合部门力量,用足扶贫政策,汇聚全系统合力,整合扶贫资源等措施来深化“千名教师万个家庭爱心育人”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三是均衡发展抓好一个“实”字。针对城镇挤、乡村空的教育资源布局矛盾,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为契机,加大对大冶市、阳新县、开发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督导力度,力争用最短的时间缩小差距实现均衡。按照异地搬迁一批,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优化全市布局调整,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项项帮扶举措暖人心扉,一批批项目资金立竿见影。优质资源随时共享,优秀教师跨校流动。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全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全面落实,确保责任履行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政策宣传到位、监督问责执行到位,努力打赢教育精准扶贫攻坚战。 

相关报道

我有话要说

已有 条评论 , 查看评论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您输入的姓名/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