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第一天的阳光带着几分羞怯,斜斜地漫进六年级的教室。作为新接手的数学老师,我在开学第一堂课后留了个轻松的环节:轮流做简短的自我介绍,顺便聊聊自己的爱好。本想借此松开陌生的师生关系,却没料到撞进一片令人心头发沉的沉默。
第一个站起来的男生攥着衣角,声音细如游丝:“我……没有爱好。”我愣了愣,笑着打圆场:“哪怕课间发呆也算呀,说不定在想有趣的事呢。”他却埋着头,重复道:“真的没有。”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这个答案像被按下循环键。十九个孩子里,有的涨红了脸一个劲儿摇头,有的无意识地卷着课本边角,含糊着说不出所以然,还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抬眼望我:“妈妈说,把数学题做好就行,这些没用。”统计数字出来时,我握着粉笔的手顿了顿——开学第一周,这个本该满是新鲜与期待的节点,超过半数的孩子,在“爱好”这栏上填上了空白。
接下来的几节课,我悄悄观察那些说“没爱好”的孩子。发现那个总低着头的男生,课间会偷偷从书包里摸出乐高零件,指尖在桌下飞快地拼搭;扎马尾的女生总在课间自由活动时,蹲在花坛边盯着蚂蚁搬家,嘴角还会跟着蚁群的走向轻轻摆动;还有个沉默的小姑娘,课本扉页上画满了星星,每颗都标着不同的角度。那些被藏起来的喜欢,像蒙着薄尘的火苗,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悄亮着。
当天课后,我特意留了十分钟,没学习有关的内容,只指着办公桌抽屉:“我喜欢收集旧钥匙,你们看这把铜钥匙,花纹像不像刚学的对称图形?”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些,玩乐高的男生忽然举手:“老师,拼乐高算爱好吗?我妈说那是瞎玩,耽误做口算题。”
“怎么不算?”我把他请到讲台,“乐高里藏着多少几何知识呀,搭房子要算角度,拼汽车要想平衡,比做十道应用题还锻炼脑子呢。”他脸上的拘谨慢慢散开,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要明亮。
下课前,我单独布置了一项作业:“从明天开始,带你们喜欢的东西来,哪怕是一片好看的叶子,或是自己折的纸飞机。”说这话时,我看见好多双眼睛里,悄悄泛起了光。
这场“爱好风波”像道没解完的数学题,在我心里盘桓。孩子们不是没有爱好,只是有人告诉他们,那些让眼睛发亮的瞬间“不重要”。或许教育就该像这天的阳光,不只照亮课本上的公式,更要让每个孩子敢说:“我喜欢的,就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