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襄阳市保康县店垭镇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田垄间热闹非凡。六年级学生蹲在翻松的泥土里,指尖沾满湿润的土块,眼睛却紧紧盯着刚从地里冒头的红薯。丰收时刻,孩子们个个心里比蜜甜。

孩子们两人一组,有的拿着小锄头小心撬动红薯周围的泥土,有的干脆蹲下身,用手轻轻扒开土疙瘩。当带着泥土清香的红薯被完整捧出来时,田埂上立刻响起一片欢呼。六年级范文浩同学举着自己挖到的“红薯大王”笑个不停,还“大放厥词”:“之前只知道红薯甜,今天才明白,挖个红薯,要弯着腰挖半天。真的是,一滴汗,一粒米,粮食来得不容易!”
带队老师一边帮学生清理红薯上的泥土,一边用手机记录着大家的收获:“这片劳动基地是学校今年春天开辟的,从翻地、栽苗到浇水,每个环节都由孩子们轮流参与。这次挖红薯不只是‘收成果’,更是让孩子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孩子们挖红薯,从最开始拿锄头“不得要领”,到后来能准确判断红薯的位置,小心挖出完好的红薯,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熟练。一个下午的时间,每个孩子的小竹篮里都装着大小不一的红薯,脸上的泥土和笑容混在一起,形成最生动的“劳动勋章”。

活动结束,孩子们举着自己挖到的红薯记录丰收一刻,脸上满是喜悦和开心。这场劳动实践让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农耕的辛苦,也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正内涵,更是在劳动实践中收获了人生成长的“甘甜”。
“劳动课不是‘玩泥巴’,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劳动实践,会动手、懂珍惜、见成长。”学校副校长杨修红表示,后续还会组织学生把收获的红薯做成美食,让劳动的价值从田间延伸到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