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立师德,铸师魂,讲师德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1 10:09
作者:刘玉萍
来源: 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践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7月1日,丹江口市张家营小学隆重举办“立师德,铸师魂,讲师德故事”主题活动。教师们以教育初心致敬党的百年征程,用温暖故事诠释新时代师德内涵,让红色基因在育人实践中传承延续。

活动伊始,学校领导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指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随后,多位教师代表走上讲台,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刘玉萍老师刚接手一年级时,发现有个内向的小女孩存在错题不愿改、课堂不敢发言的问题。她通过严厉批评让小女孩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又以“刻意”点名和不断表扬帮其树立自信。这让她明白,教育中的“严”是立规矩、长自律,“鼓励”能点亮勇气。前不久,还收到了该小女孩妈妈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刘老师惊喜万分,她更深刻体会到,师德就是把学生小事放在心上,用严与爱陪伴他们成长。

吕燕老师遇多动症学生课堂扰乱秩序,家访发现家庭矛盾致其缺乏安全感。她示范“指责弊端”,建议家长以鼓励替代批评,同步开展融合教育与“德育存折”计划。一学期后,子涵变得自信懂礼。

五十多岁的陈艳丽老师针对好动的学生,将测量、计时转化为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对丧父的小轩,以耐心陪伴、基础引导及赠予文具,助其重建信任、主动提问。夕阳下,陈老师辅导学生的画面,成为胡老师眼中“安静又充满力量”的师德剪影。

四年级潘新老师班上的小芮因父母离异而消极怠学,她联动家长改善家庭氛围,在校多拥抱、多表扬。慢慢地,小芮眼神亮了,能按时交作业,还开心分享父母对他的陪伴。“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颗渴望被爱的心。”潘老师说,用爱驱散阴霾,才能让童心健康成长。

常海月老师受父亲影响颇深。父亲作为山村教师,手臂骨折后仍坚持用左手板书,中风后仍站着讲课,“孩子们不能耽误”是他的教育誓言。这份坚守传承到常老师身上,她关心失去父亲的小轩、帮助患癫痫病的小涵、呵护家庭困难的小宇,用耐心和爱见证孩子们的改变。“教育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常老师说,她将以父亲为灯塔,继续用爱与包容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薛华老师始终践行“知识+爱+奉献=教师”的理念,课余为学困生辅导,自掏腰包买奖品;疫情期间婉拒报酬为患病女孩补课;为脑瘤学生奔走争取帮助,组织为受伤学生献爱心;用理解代替批评,处理学生课堂吃东西事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兑现春游承诺。“教育的真谛是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薛老师说,当看到孩子们在《开国大典》课堂上自发敬礼唱国歌时,她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力量,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该校老师们用日常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师德的内涵——它是刘玉萍老师的严爱相济,是吕燕老师的家校共育智慧,是陈艳丽老师的因材施教耐心,是潘新老师的温情陪伴,是常海月老师的传承坚守,是薛华老师的无私奉献。正如活动中老师们所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需要用爱与责任浇灌,让每朵花都在这片沃土上华丽绽放。

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教师们的精彩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全体教师以身边的榜样为引领,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未来,张家营小学将继续以师德为基石,铸师魂为方向,让更多温暖的教育故事在校园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