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戎玮祎 特约通讯员 刘涛 张冀
铲沙、挖洞、提水……走进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幼儿园世纪嘉园园区,幼儿正在户外的沙水游戏区建着城堡,挖着沟渠,在沙水流动间感受自然。
一直以来,“在家门口上好园”都是家长的心之所向。作为东光县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东光县幼儿园世纪嘉园园区自今年春季以来,已面向周边小区招收了168名幼儿。至今,东光县已有4所小区配套园,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贴近群众,这也是东光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改善办园条件到鼓励“营转非”,从增加学位供给到解决“急难愁盼”……东光县聚焦幼儿和家长核心所需,回应社会期盼,将学前教育的“关键小事”做实做细。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财政投入是关键。近年来,东光县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累计超1亿元,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提升至每年600元,公办园坚持走“高位发展”道路,硬件设施与省级示范园保持一致。
明亮通透的空间、摆放整齐的桌椅、分工明确的活动角……东光县幼儿园世纪嘉园园区洋溢着温暖、安全、快乐的气息。“作为东光县幼儿园分园,这里各类设施都对标省级示范园,家长用比以前更少的钱,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东光县幼儿园园长陈金平介绍。
公办园改革先行一步,民办园也迈出关键一步。在东光县30所民办园中,已有15所实现了“营转非”。东光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徐寅生介绍,东光县降低了“营转非”的准入门槛,将非营利性民办园注册金标准由30万元降低至10万元,为的就是让东光县的幼儿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
“春雨,春雨,沙沙沙……”在距离东光县城区20公里的秦村幼儿园,幼儿正在跟着教师学习新歌曲。该园作为秦村镇的中心幼儿园,辐射周边6个村落。徐寅生介绍,东光县在乡镇推广“镇街中心幼儿园+村办园+民办园”的模式,做到“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园”,达到“学前教育服务村村覆盖”的要求。
在抓好硬件提升的同时,幼小衔接、暑期托管等内涵发展方面的“关键小事”也是当地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东光县第二幼儿园,一间还原小学课堂的教室引人注目,该园率先推出了“小学模拟课堂”活动。教师们联合制作了《幼小衔接绘本导读》《幼小衔接游戏活动集锦》,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小学模拟课堂’不是提前灌输小学知识,而是帮助幼儿养成符合小学学习方式的习惯,并进行生活能力培养。”徐寅生针对“幼小衔接”作出了解释。
除了幼小衔接,招生时间、暑期托管等问题都是家长心头的“急难愁盼”。为了满足家长的差异化需求,东光县自2024年起开展幼儿园春季招生,对春季入园的幼儿进行单独编班,后续根据个人情况再进行分班。“自开启春季招生以来,每年大概有700名幼儿选择在春季入园,占了全年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极大提升了家长的满意度。”徐寅生说。
暑假期间,本着“幼儿自愿、教师自愿”的原则,东光全县幼儿园开展了“暑期留园”服务,破解幼儿无人看管的难题,并对费用、时间、安全等方面作出严格规范。秦村幼儿园64名幼儿中,有30名选择了暑期留园,同时也有6名教师坚守岗位。
2024年末,东光县通过了河北省教育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验收,今年下半年,将接受国家级验收。“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是东光县的坚定承诺,我们将在已有基础上推动学前教育从‘普及普惠’迈向‘优质均衡’。”东光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春和说。